尷尬

--讀《赤壁賦》有感

@丙叔佩史

舉步前行任君說,

心底自寬映碧霄。

吾心自有天地闊,

何懼世間風雨搖。

縱使歧途逢荊棘,

直面囧途亦含笑。

真誠如水潤萬物,

靜待花開香自飄。

賞析

尷尬 -- 讀<赤壁賦>有感

丙叔佩史的詩句“舉步前行任君說,心底自寬映碧霄”,與蘇軾《赤壁賦》中那種悠然自得、寵辱不驚的心態相契合,展現了在面對人生起伏時的豁達與從容。蘇軾在《赤壁賦》中寫道:“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他將自己置於大自然之中,與江水、魚蝦為伴,表現出一種融入自然、超脫塵俗的生活態度。這種心境反映在他的詩歌與散文創作中,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風格,即不論處於何種境地,都能保持內心的寧靜與自在。

“吾心自有天地闊,何懼世間風雨搖。”這句與《赤壁賦》中“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相呼應,傳達出了一種生命無限、境由心造的理念。蘇軾在《赤壁賦》中透過對天地、江水的描繪,以及對月亮盈虧規律的理解,闡釋了一個深刻的人生哲學:萬事萬物都在不斷變化,然而唯有心中的天地廣大無垠,足以容納一切,因此不必畏懼外在世界的風吹雨打。這裡的“風雨”既是字面上自然界的現象,也隱喻了人生道路上可能遇到的種種困境與挑戰。

“縱使歧途逢荊棘,直面囧途亦含笑。”在這句話中,可以看到一種勇敢面對困難、以樂觀心態迎接未知的勇氣。蘇軾本人的經歷就是最好的註腳,他在政治生涯中屢遭挫折,被貶官多地,但從未喪失對生活的熱情與對未來的希望。《赤壁賦》中的“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扣舷而歌之”等句子,無不體現著他即使在逆境中也能尋找到快樂的一面。

**“真誠如水潤萬物,靜待花開香自飄。”這一句話如同一縷清風,吹拂過心田,讓人感受到蘇軾思想深處那股溫潤而又堅定的力量。這句話生動地闡述了蘇軾的為人處事原則,他認為,美德就像清泉一般,默默地滋潤著世間萬物,使一切都變得生機勃勃,而這種美德也會自然而然地散發出迷人的香氣,吸引周圍的人前來品賞與效仿。

在《赤壁賦》這部曠世之作中,蘇軾以恢弘的氣勢與深邃的思想,向我們展示了一個理想主義者的精神境界。“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這句話充分體現了蘇軾崇尚自然法則、嚮往無拘無束生活的渴望。這裡的“六氣”指的是自然界中的陰陽風雨雪霧,代表了宇宙間一切變化的因素。蘇軾認為,真正的智者應順應自然,不違抗天命,與萬物和諧共生,如此才能達到超然物外、無拘無束的狀態。這是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崇高理想,也是一種深邃的人生哲學。

然而,想要實現這樣的理想,並非朝夕之間便可達成,需要持之以恆的努力與等待。正如丙叔佩史所引用的“靜待花開”,在這裡象徵著一種耐心與毅力。花開花落,自然有序,我們不能急於求成,唯有耐心地耕耘與等待,美德才會像花朵一樣慢慢綻放,散發出芳香。蘇軾正是憑藉這份耐心與恆心,歷經宦海沉浮,始終保持一顆赤誠之心,最終成為一代文豪,流傳千古。

蘇軾的一生,是對“真誠如水潤萬物,靜待花開香自飄”的完美註腳。他始終秉持著對世界的熱愛與敬仰,無論身在何處,都能夠以最真實的面貌示人,不受外界干擾,遵循內心的聲音。在《赤壁賦》中,我們可以看到蘇軾對於理想的執著追求,對於生活的深刻感悟,以及對於美德的不懈追求。他相信,只要堅持不懈,終有一天,那些美好的品質會在恰當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