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長江(第2/3頁)
章節報錯
:未來暢想
- “科技創新星漢燦,橋樑高架越萬難。” 科技日新月異,各種高新技術產業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為社會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橋樑的建造不僅連線了南北,更是象徵著人們克服困難、團結協作的精神。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解決難題的能力大大增強,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創造力與智慧。
- “生態綠廊連南北,魚躍鳥翔共樂園。” 生態文明建設已經成為全球共識,中國在這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城市綠地與自然景觀相結合,構建起綠色生態走廊,為動植物提供棲息之所,促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實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理想狀態。
- “揚子滔滔歌未盡,英雄輩出續華章。” 最後一句寓意深遠,長江永不停歇的歌聲似乎在告訴後來者,雖然英雄已經離去,但他們的精神將永遠傳唱下去。隨著每一代人的努力,祖國的未來必定更加光明燦爛,續寫出更加輝煌的篇章。
總結來說,《長江—讀<過零丁洋>有感》這首詩透過對歷史與現代的對比,展現了中華民族歷經滄桑鉅變而不屈不撓的民族性格。它不僅是一首讚歌,也是對每一位奮鬥者的鼓勵與致敬,讓我們銘記過去,珍惜現在,共同開創美好的明天。這首詩充分體現了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底與獨到見解,無疑是一篇值得反覆品味的文化精品。
,!
翻開丙叔佩史的《唐詩宋詞漫話》,我們再來聊聊文天祥的《過零丁洋》。
過零丁洋
文天祥
惶恐灘頭說惶恐,
零丁洋裡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賞析
《過零丁洋》是南宋末年著名政治家、軍事將領兼文學家文天祥在被元軍俘虜後,途經零丁洋時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詩。這首詩濃縮了文天祥對個人命運與國家興衰的深沉感悟,透過精煉的語言表達出不屈不撓、捨生取義的崇高情懷,成為中國古典詩詞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歷史背景與創作情境
文天祥生活在蒙古帝國崛起並逐步征服南方諸國的時代背景下,彼時南宋朝廷風雨飄搖,內憂外患交加。文天祥臨危受命,擔任樞密副都承旨,肩負起抗蒙重任,多次組織力量進行反擊。不幸的是,由於種種原因,抵抗行動並未取得預期效果,反而導致自身陷入危機,最終被元軍捕獲。在被押解北上的過程中,途徑零丁洋(今廣東省珠江口外海區),目睹海面遼闊、煙波浩渺,聯想到自己坎坷多舛的經歷以及國家岌岌可危的現狀,不禁百感交集,於是揮毫疾書,留下了這篇慷慨激昂之作。
內容分析
-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 這兩句開篇便營造出一種壓抑而又孤寂的氛圍。其中,“惶恐”與“零丁”不僅指實際地理位置,還隱喻了作者當時複雜的心情狀態——身處逆境,憂慮重重。這裡運用疊字修辭手法,增添了詩句節奏感與音韻美,讓人感受到文字背後那份沉重與不安。
-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這兩句話揭示了文天祥的哲學態度和人生信條。儘管認識到每個人都無法避免死亡這一自然法則,但他堅信只有那些懷揣赤誠之心(“丹心”)才能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不朽的印記。這裡的“汗青”通常用來象徵史冊或歷史記錄,表明文天祥渴望透過自己忠誠於國家與民族的行動,在世人眼中刻下光彩奪目的一筆。
主題思想與藝術成就
《過零丁洋》最顯著的特點在於其情感真摯與氣勢磅礴的結合。一方面,透過具體場景描寫傳達了個體面對生死、逆境時不屈不撓的英雄主義精神;另一方面,則展示了詩人超凡脫俗的智慧與崇高境界。文天祥以短暫且艱難的一生詮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