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上新衣,品嚐粑粑,旎嘯未作療傷,徑直離開小院。環顧四周,方知此處乃是一座古寺,雖略顯荒涼,卻自有禪意。

他忽有所感,視線轉向遠方,熊湘山巍峨之姿赫然呈現於十里之外。

至此,他方知自己身在明燈山,至於為何從秘境跌落此地,卻如夢似幻,難以言喻。

欲尋老和尚問個究竟,卻見寺廟空寂,無人可尋。他依稀記得熊湘山下老翁曾言,明燈山上僅有老少兩和尚。

旎嘯懷揣重重謎團,踏上下山之路。

山下有一潺潺小溪,幾戶人家炊煙裊裊。

他循著一縷香氣,扮作遊山玩水的香客,貿然造訪。這戶農家熱情款待,閒聊之中,向他透露了些許關於明燈山古寺之事。

旎嘯順便知曉了粑粑上所印圖案的來意。那是春秋之時,楚人陸通好養性,躬耕以為食。楚昭王時,陸通見楚政無常,乃佯狂不仕。

孔子適楚,專門到此拜會陸通,陸通避之。孔子見陸通之妻在做米粑粑,故上前行禮,隨手將裝有通關金印的包袱擱在晾曬的米粑粑上。

陸通回來,見粑粑上竟有“通關玉璽”印痕,喚妻問其故,得知後撫掌大笑,遂按痕原樣雕成印模,用來印製粑粑,村民廣為仿效,遂成“印子粑粑”。

旎嘯望著手中的粑粑,思緒如雲,一個念頭在腦海裡閃過,卻如同夜空中短暫的流星,留下一抹光華後便消失無蹤。

爾後,他步至柳溪之畔,遠眺熊湘山,心中泛起漣漪。

他心中明瞭,自己與黃帝留下之物無緣,只是不知那秘境中,為何有東瀛、爪哇國之人,還有極西之地的吸血妖魔與巫師。

他連連苦笑,意識到即便重返熊湘山,深入秘境,憑自己當前的實力,也難以與那些巫師抗衡,更何況,自己此刻身受重傷。

輕嘆幾聲,他暗自思量,待武藝精進,實力大增,再尋機緣也不遲。

他又想到那明燈山上老和尚的幾句話,字字珠璣,卻句句難解。

“早來幾百年”之說,是否預示著自己會在數百年後重歸此地?

且自己本是易容改扮,那老和尚如何識破?難道自己也能如彭祖般,享有八百歲壽元?

旎嘯輕搖首,嘴角揚起一抹苦笑,踱步至資江畔,時近黃昏,霞光萬道,江水泛金。心緒飄向紫林山莊,駱風雁的身影浮現在眼前,不禁擔憂她的安危。

內心雖有焦急如焚,然思及各方勢力錯綜複雜,廟堂之上更是人心叵測,他強抑住衝動,審時度勢。

再念及自身重傷,需靜養月餘方能復原,他決意購舟一葉,順資江而行。待至洞庭,再入長江,沿江而下,直抵紫林山莊。

小舟離熊湘山漸遠,夜幕降臨,水霧繚繞,旎嘯立於舟尾,凝望熊湘山,一聲嘆息,似有千言萬語。

順熊湘山主峰之側,明燈山依稀可見,他凝視良久,彷彿老和尚的目光穿透夜色,與自己遙遙相望。

小舟順流至長沙府益陽縣,旎嘯泊舟登岸,步入縣城,尋至一家酒樓落座。

瞥見門口一老叫化低頭乞討,他目光流轉,頓覺此人似曾相識,非是熟識,而是感覺此人為梅花山莊弟子。

隨意點了些酒菜,帶著憐憫之色,他吩咐店小二,將一碟小菜與一碗米飯贈予老叫化。

老叫化眼含感激,蹣跚至旎嘯桌前,口中不停道謝。

旎嘯敷衍作戲,暗地使出山莊秘語,又是微微內力運轉,代表身份標識的小劍時隱時現。

老叫化雙眸精芒乍現,但轉瞬之間,神色恢復如常,口中喃喃幾句感謝之詞,隨即轉身離去。

在旁人看來,只是依稀平常,可兩人已是用暗語交流。

旎嘯用餐完畢,便裝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