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十章 返回長安
五艘大船從清河碼頭出發,孫喆大運河,直往洛陽而去。
從清河出來的時候,李世民再一次改變了行進線路,決定不去太原,而是直接走運河前往洛陽,達到黃河之後,在溯流而上,便可直通長安。
李世民之所以這樣做,卻是因為這宣揚高麗戰績的目的已經達到,沒有再去太原的必要了。在清河城門口,李世民等人看到了有朝廷派發下來的佈告,上面就有關於高麗大捷的詳情。而這種佈告,據說已經發到了各亭裡之間。
對於李世民這個決定,沒人反對,甚至還大加贊同。畢竟國不可一日無君,這李世民已經離開長安大半年了,也該快點回長安了。
當日李世民在從張家返回之後,在那院落之中對張允文數說道:“允文啊,遍觀朕身邊大臣,除了你是平民出身,輔機等人是寒族出身之外,其餘大部分都是士族出身的。若是朕有朝一日想要打壓士族,便只有依靠你們這些非士族出身的官員了!所以朕剛才聽聞那崔老兒說你與那張家老么有幾分相似的時候,才會有些失態!”
聽得李世民給自己解釋,張允文連連擺手道:“陛下就是不說,微臣心頭也自然明白!可自從微臣娶了王妍之後,也和這世家沾上了關係。有時候做起事來,同樣是左右為難!”
李世民卻是輕輕一笑:“朕相信你會顧全大局的,一切以大唐為重!朕的書房裡可是還放著當年你呈給朕的那些關於世家危害的奏章呢!”
看到李世民滿臉誠懇的笑容,張允文心頭一熱,當下半跪在地:“陛下放心,微臣自會以大局為重,以大唐為重!”
當天下午,張允文和眾人便開始收拾,準備離開貝州,前往太原。然而李世民在出去視察民情的時候,卻意外的發現了那張朝廷發下來的佈告,當下改變主意,決定走水路回長安,不去太原了。
於是,張允文又只好帶著親兵前往崔家,讓那崔老兒出面,置辦下三艘大船,供李世民回程之用。
雖說這船在內河中算是大船,但是和那海船,尤其是海鶻戰船一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海鶻戰船滿員可載兩百八十多人,而面前這內河大船,滿員可載一百三十人。畢竟那海鶻戰船需要設定諸多武器,佔據了許多的空間。而這內河船隻,不設武器,只用來運載人員或貨物。
隨著水手拉起錨,大船也漸漸駛離了清河港口。
回頭看了一眼這清河城,李世民喃喃說道:“人傑地靈啊!這一個小小的清河,竟然生出了這般多的世家來,真是讓人驚歎啊!”
李世民所在的那艘船是眾船之中最大的一艘。上面載著一些親近大臣和幾十名士卒。
江風獵獵,吹得這甲板之上一面繡著斗大“李”字的黃色旗幡搖擺不定。
長孫無忌看著在甲板之上,迎風而立的李世民,不由上前道:“陛下,此處風大,還是入船艙一避吧!”
李世民搖搖頭,看著滔滔江水和兩岸不斷後退的景色,口中說道:“朕要好好看看我大唐的江山!”
船艙之中,設有爐灶,每日所食之物,便是這江中之魚。那些文臣常常手持一杆釣竿,坐在甲板上,頭戴斗笠,身披蓑衣,一副漁翁的打扮。每當釣上魚時,便會搖頭晃腦的做上一首小詩,以為風雅。然而,船在行,水在流,這魚豈是那般容易掉上來的,往往是掉了半天卻連片魚鱗也沒看到。
好在這船上水手,精通捕魚之道,一張網子撒下,沒多久便能撈上一網魚來,供眾人食用。若是靠那些文臣釣魚食用,恐怕眾人會飢一頓飽一頓的。
由於是順水航行,此時又多吹西北風。風帆鼓脹,船行如飛。
沒過兩天,便從永濟渠下到了黃河之中。然而,到黃河之後,須得逆水行船,加之風向剛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