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晟和羅藝商談議和,取得成功,長孫晟立刻返回,稟報了楊林。楊林說道,“唉,沒想到羅藝竟是一個梟雄,此人頗有野心,以後不得不防啊。” 長孫晟說道,“不錯,不過眼下還不能對付他,等我們剿滅南陳,完成統一大業,羅藝之患,不足為懼也。” “不錯,”楊林說道,“本王這就差人草擬盟約,你與他簽訂之後,本王還要仔細斟酌下,留誰鎮守燕州之地為好,羅藝雄踞幽州,必須找個信得過的人,好好看著他才行。” 長孫晟說道,“王爺所言極是,那王爺是否還會與羅藝見上一面?” 楊林說道,“不必,既然他起兵作亂,就是有罪之人,雖然我並未因目前形勢,治罪於他,卻也不能太給他面子,省得讓他得意忘形。” 長孫晟說道,“是啊,王爺考慮的周全。” 既然雙方都已談妥,簽訂盟約自然水到渠成。羅藝帶著所部人馬,離開雲州城,據守幽州去啦。楊林再三考慮之後,決定留下邱瑞、尚司朗二人,鎮守燕州城,羅藝和邱瑞的關係,再加上邱瑞更為了解羅藝,由他看著羅藝,再合適不過。 一切安排妥當,楊林率隊班師回朝。到了長安之後,楊林顧不得一路奔波勞累,立刻進宮面聖,奏明此行的詳細情況。 令楊林意外的是,楊堅聽後,竟然龍顏大悅,盛讚楊林道,“我們的虎臣,再不是那個意氣風發的青年將軍啦,如今已經是頗有戰略眼光,高瞻遠矚啦,胸有韜略,眼光獨具,行事穩重老到多啦,朕頗感欣慰啊。” 楊林頓時有些受寵若驚,說道,“皇上過譽了,還不是皇上的諄諄教誨,虎臣才略有進步嘛。“ 楊堅說道,”你還跟朕謙虛上啦,不過,虎臣,朕真的是為你感到高興,你看,朕如今都老啦,以後大隋,需要你這擎天支柱啊。” 楊林不禁抬頭看向兄長楊堅,頓時心裡感到一陣莫名的酸楚。確實如 兄長所說,“皇上真的是老啦,頭髮鬍鬚,都已經是白的多,黑的少啦,而且面帶疲憊憔悴之色。” 楊林不禁心疼的說道,“大哥,是你為國事操勞,太辛苦勞累啦,大哥還是該注意休息,保重龍體才行啊。” “哎!”楊堅語重心長的說道,“賢弟一聲大哥,讓朕深感親切啊,彷彿又回到了你我少年時的從前。如今南陳未滅,四海還未一統,朕怎麼能輕鬆下來休息呢?還有,高處不勝寒吶,賢弟,無數雙眼睛,都盯著我這個皇帝,卻不知我這皇帝,肩上的擔子有多重,還能支撐多久啊。” 楊林俯首說道,“臣弟願意為皇上分擔,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楊堅伸手握住楊林的手,激動的說道,“好,那你就協助朕,拿下南陳,完成統一大業。” 楊林激動的說道,“臣弟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第二天,楊堅立即在朝堂召集眾臣,商議滅陳大計。最後楊堅宣佈旨意,任命太子楊勇為行軍參贊,負責三軍糧草物資排程。晉王楊廣,為監軍,協調輔助靠山王楊林,靠山王楊林則任命為全軍主帥,朝中無論大小官員,文官武將,都由楊林任意呼叫,不必上疏請示,並賜楊林尚方寶劍,無論太子、晉王,還是大小官員,如有違抗布尊者,執行不力者,如朕親臨,先斬後奏。並調集全國八十萬大軍,號稱百萬雄師,一月後,即刻起兵,陳兵長江沿岸,剿滅南陳。” 楊林領旨謝恩,回到府中,立刻傳令,召集手下將領議事。就連太子楊勇和晉王楊廣,也率先來到靠山王王府,先是拜見過蕭淑玉王妃,請安問好之後,再來大廳,聽王叔楊林的示下。 其他重要將領,聽聞皇上頒下旨意,準備揮軍南下,剿滅南陳,要完成統一大業,無不摩拳擦掌,精神振奮。為官為將者,誰不想建功立業,光耀門庭?這可是建立功勳的最佳良機,自然爭先恐後,奮勇向前,他們也早早的來到大廳就坐,等候靠山王的調遣。 楊林在高穎、長孫晟陪同之下,身披錦袍,滿面紅光,英氣逼人,走進大廳,居中而坐,掃視一週,說道,“諸位,咱們都是老相識,好朋友,不必拘謹,有何高見,儘管直言,本王能夠做這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