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2/6頁)
章節報錯
用來作為決定重大國事的依據。兩河流域的天文學正是在占星祭司觀察和記錄天體執行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兩河流域的天文觀測作為世界最早的天文記錄達到了很高水平。成文於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前686年之前的巴比倫天象文獻——《犁星》(,見下表)把天空劃分成3個天道或區域,命名為“水神埃阿天道”、“天神安努天道”和“天地之間的神王恩利勒天道”。巴比倫人和亞述人的天文祭司儘可能地按3個天道區記載他們所能看到的星座。恩利勒天道區有33個星座,包括大熊座、小熊座等;安努的天道區包括23個星座,有天馬(兩河流域稱“田地”)、雙魚、白羊(兩河流域稱“僱工”)、仙后。埃阿天道區有15個星座。安努天道的諸星接近於天球赤道或中分道,恩利勒天道諸星位於其北方的天空,而埃阿天道的諸星位於其南方的天空。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七 科學和藝術遺產(2)
在古巴比倫時期(前1800—前1500)就開始有天文占卜的文獻出現。《對夜空諸神祈禱文》列舉了一些星名,目前只有兩個古巴比倫版本和一個赫梯人翻譯的版本為今人所知。赫梯泥板中的第43至46行記錄了17顆星。其中的後12顆星是1千紀中的《星盤》天文泥板中《埃阿天道》中的星座(見下表)。
公元前1千紀初,巴比倫學者已經對星空有比較科學的掌握和研究了。天空被劃分為三個天道,星和12個月進行搭配以校正每年12個月的月初、5日、10日、15日或25日的正確時間。1900年,亞述學者品克斯(Pinches)發現這種星月組合出現在一些解釋天象學的系列泥板《當天神和恩利勒神…》和其他天象占卜的泥板文書中,他把這些每月之星的檔案整理後命名為《星盤》(Astrolabes)檔案。後來又發現了早於《品克斯的星盤》(Pinches Astrolabe,寫於公元前720年左右),同樣把星體和12個月關聯的天文學檔案《星盤乙本》(Astrolabe B,寫於巴比倫王Ninurta…apil…Ekur統治期,前1190—前1178)。這些星盤文獻把天空化為3個天道,每個天道在每個月都有一個標誌星在空中升起被人們看見。星盤文獻按1到12月的次序,以“三星一月”的分組,給出了每月的三顆星,形成12個“三星一組”,共36顆星(見下表)。這樣太陽年的週期被設定為360度圓周,每月的星座被理想地定為佔30度(實際上各有差別),代表30天,形成天道12星座代表1年12個月的占星和天文理論。由於星盤中的各星時空位置可能是部分根據神話、部分根據天文學知識,每月的星並不完全準確,而且一些星座所屬天道和天文學文獻《犁星》所確定的它們的天道不一致。但是,這種在天空區分星座、以12月為觀測時間、12個星座標誌天區的觀察方法被希臘人繼承和發展,成為現代還在使用的星象學和天文學的黃道12宮。
公元前10世紀至公元前7世紀的天文文獻《犁星》中詳細記載了的三個天道中的各星座或星(各天道的星都超出12個)的位置,共記錄了70個星座和星。尤其是泥板一第6表的白道(月亮軌道)17星座,都基本上符合現代天文學的觀察(見下表),而且黃道十二宮的全部星座都在其中。這證實了希臘天文學家研究的黃道十二宮起源於巴比倫。巴比倫人提出黃道的12星座基本上互相隔離30度角度(天秤座例外),他們把明亮的畢宿五和心大星(Aldebaran and Antares)作為金牛座和天蠍座的中心。
把黃道(太陽道)分成長度相等的12個符號區即黃道十二宮區(以12星座命名)對應太陽執行週期12個月的概念也出現在公元前7世紀亞述學者向國王提出占卜建議的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