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戰火紛飛,文學堅守(第1/3頁)
章節報錯
第三章:戰火紛飛,文學堅守
隨著戰爭的進一步蔓延,那猙獰的戰火好似一頭失控的洪荒巨獸,張牙舞爪地吞噬著一切。曾經寧靜祥和的村莊,在這頭巨獸的肆虐下,再也無法承受其重,宛如被狂風席捲的落葉,瞬間破碎瓦解。百姓們為了躲避戰火,紛紛背井離鄉,踏上了逃亡之路,他們的身影在硝煙中顯得那麼渺小、無助,如同螻蟻在天地崩塌之際四處奔散,只為尋找那一絲生存的希望。
李雲和張生也被迫裹挾在這逃亡的洪流之中,他們隨身攜帶的唯有幾本珍貴的書籍,那是他們心靈的寄託和精神的支柱,在這動盪的歲月裡,猶如黑暗中的點點星火,雖然微弱,卻倔強地閃爍著。每一本書都被李雲用油紙小心翼翼地包裹著,彷彿那是世間最珍貴的寶物,不容有一絲損傷。而他們心中那尚未熄滅的文學之火,也在這一路的顛沛流離中,頑強地燃燒著,未曾被戰爭的狂風所撲滅。
一路上,他們目睹了戰爭的殘酷與無情,那一幕幕場景,如同一把把銳利的匕首,狠狠地刺痛著他們的心。硝煙瀰漫的戰場,像是被惡魔詛咒的修羅場,喊殺聲震耳欲聾,士兵們揮舞著兵器,瘋狂地相互廝殺,鮮血如同決堤的洪水,肆意地染紅了大地,匯聚成一條條觸目驚心的血河。傷者的呻吟聲、垂死者的慘叫聲交織在一起,彷彿是地獄傳來的絕望哀號,構成了一幅慘絕人寰的人間煉獄圖。
在一個被戰火焚燬的村莊裡,李雲和張生看到了一位老婦人,她正跪在自家房屋的廢墟前,眼神空洞而絕望,雙手在廢墟中不停地翻找著,嘴裡喃喃自語著什麼。李雲走上前去,輕聲詢問,老婦人淚流滿面地說,她的兒子被徵去當兵,生死未卜,而她的家也被戰火無情地摧毀,如今她已一無所有。李雲聽著老婦人的哭訴,心中悲痛萬分,他默默地從行囊中拿出一些乾糧,遞給老婦人,眼中滿是同情與無奈。
繼續前行,他們遇到了一位年輕計程車兵,他身負重傷,倚靠在一棵枯樹下,氣息奄奄。李雲和張生急忙上前,想要為他包紮傷口。士兵用微弱的聲音告訴他們,這場戰爭是如此的荒謬和無意義,他只是一個普通的百姓,本應在家中耕種勞作,如今卻被捲入這殘酷的殺戮之中,不知為了什麼而戰。說完,士兵的眼神漸漸黯淡下去,永遠地閉上了眼睛。李雲和張生看著士兵的屍體,心中充滿了對戰爭的憤怒與譴責。
這些場景,深深地烙印在李雲和張生的心中,更加堅定了他們用文字記錄戰爭、譴責暴行的決心。他們深知,文字在此時已不僅僅是個人的愛好與追求,更是一種責任與使命,如同黑暗中的燈塔,要為那些在戰爭中迷失方向的人們照亮前行的道路,讓後人知道這場戰爭的殘酷與荒誕。
在一個臨時搭建的難民營地中,李雲和張生遇到了一位老學者。老學者目光深邃如淵,談吐不凡,身上散發著一種歷經歲月沉澱後的從容與睿智。聽聞他們對文學的熱愛後,老學者頗為讚賞地點了點頭,那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欣慰與期許。
“年輕人,在這亂世之中,你們能堅守文學的陣地,實屬難得。文學不僅僅是風花雪月,更是時代的見證與吶喊。”老學者的聲音低沉而有力,彷彿每一個字都蘊含著無盡的智慧,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這充滿苦難與絕望的難民營地中,滋潤著李雲和張生的心田。
李雲虛心地向老學者請教:“先生,我們雖有心用文字表達對戰爭的看法,但卻深感力不從心。不知如何才能讓自己的作品更有力量,更能觸動人心?”
老學者微笑著回答:“文學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你們要深入觀察這亂世中的點點滴滴,感受人們內心的痛苦與希望,用最真摯的情感去書寫。就像畫師描繪山水,需親身體驗山水之神韻;又如同樂師彈奏樂章,要先感受生活之悲歡。同時,要學習古人的筆法,借鑑經典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