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林採納秦瓊的計策,利用三門峽三面環水的地勢之利,水淹楊玄感的十萬大軍。結果楊玄感一場大敗,十萬大軍頃刻之間,灰飛煙滅。楊玄感一場慘敗,逃上娘娘山,走投無路,絕望中拔劍自刎。宇文成都斬殺了楊積善,回去向楊林覆命。跟隨楊玄感叛亂的將士,皆被俘投降,唯獨少了李密,不知逃往何處。

楊林大獲全勝,班師回到洛陽之後,特別召見秦瓊,當眾盛讚秦瓊秦叔寶的智勇雙全,並收為義子,成為他手下的第十三位太保。秦瓊雖然心裡有一百個不樂意,但是礙於眼前形勢,只好委曲求全,做了楊林的螟蛉義子。

楊林收了秦瓊作為義子,心裡十分高興,便挽留秦瓊在洛陽多盤桓數日,秦瓊卻以思念家中母親和妻子為由婉拒。楊林卻捨不得放行,竟然命人給張須陀修書一封,並囑咐張須陀親自派人,將秦瓊一家老小,送到了洛陽城。

秦瓊一家人在洛陽並肩王府中團聚,楊林專門收拾出一個院子,供秦瓊居住,安頓好了之後,並肩王楊林偕同王妃蕭淑玉,親自來拜見秦母,並設宴為秦母接風洗塵,真是將秦瓊一家待若上賓。

並肩王楊林如此厚待秦叔寶,秦瓊表面上十分客氣和充滿感激之情,私下裡卻依然是悶悶不樂,並且心裡五味雜陳,痛苦不已。

這一天深夜,秦瓊在母親房間裡陪著母親說話,秦母忽然說道,“太平郎啊,並肩王對我們如此情深意重,你可要銘記於心,知恩圖報啊,可是母親卻看你這幾日為何眉頭緊鎖,悶悶不樂呢?”

秦瓊聽了,長嘆一聲,說道,“兒子不敢隱瞞母親,並肩王越是如此厚待我們,我心中就越是痛心不已。畢竟他是我的殺父仇人,當年馬鳴關一戰,我父親慘死在他的手裡,殺父之仇不共戴天,早晚有一天,我和他恐怕要有一場大戰,如今父仇未報,我卻與殺父仇人同居共處,您說我怎麼能高興的起來呢?”

秦母聽了微笑說道,“以前我只知道我的兒子,心胸豁達,光明磊落,今天卻怎麼看你如此小肚雞腸,沒有一點度量呢?”

秦瓊聞言,驚愕不已,看著母親。

秦母繼續說道,“當年馬鳴關一戰,你父親慘死,楊林並非是殺害你父親的主要兇手。當時雙方各為其主,那時的靠山王楊林,以南陳後主陳叔寶荒淫無道,百姓身處水深火熱之中為由,興正義之師,弔民伐罪。你父親作為南陳守將,忠於朝廷,死戰馬鳴關,也無可厚非。怪只怪南陳朝廷昏庸無道,你父親沒有後援,孤軍奮戰,齊州監軍高阿古叛變投敵,致使馬鳴關腹背受敵,你父親敗局已定,便打算誓死血戰馬鳴關,以身殉國。才會在最後關頭,送我們母子離開馬鳴關之後,和楊林決一死戰,最後在悲憤中自殺殉國。”

秦母說完馬鳴關的往事,已是眼含熱淚,傷心的說道,“你父親一生為官清廉,深受百姓愛戴,以身殉國,也對得起南陳君王。楊林一生為大隋鞠躬盡瘁,嘔心瀝血,為百姓殫精竭慮,死而後已,是一位難得的好王爺啊,咱們應當恩怨分明,知曉大義,豈可以個人恩怨,凌駕於江山社稷之上呢?”

秦瓊聽了,沉吟良久,說道,“母親真是深明大義,一番話讓兒子十分慚愧,可是,每次面對楊林,我就會想起父親,心裡還是會隱隱作痛。”

秦母掏出手帕,擦了擦眼淚,說道,“三國時期東吳大將凌操,被黃祖手下大將甘寧一箭射殺,,凌操的兒子淩統一心想為父報仇,到後來他們不也是為了國家利益,泯私仇而成大義嗎?”

秦瓊聞言,不禁陷入沉思,想起了史書上的這段歷史佳話。

原來,三國時期,孫權率軍征討江夏黃祖。交戰中,黃祖手下大將甘寧甘興霸一箭將孫權手下老將凌操射殺。凌操的兒子淩統悲憤不已,誓要殺甘寧以報父仇。

後來甘寧在呂蒙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