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王楊諒豎起“誅楊素,清君側”的旗幟之後,立刻聯絡各州人馬,組成一支精銳部隊,足有十幾萬之眾,一番歃血為盟的誓師之後,便浩浩蕩蕩,準備出兵幷州,殺向長安城。 長安城內,並肩王楊林也早已集結二十萬大軍完畢,以天寶大將,武狀元宇文成都為正印先鋒官,金槍小霸王令狐傑和花刀將魏成為副將,統領人馬五萬,離開長安城,殺奔漢王楊諒的幷州而來。 離開長安之時,皇上楊廣親自送王叔楊林到城外,並賞賜王叔御酒,預祝王叔旗開得勝,凱旋歸來。並見王楊林將御酒一飲而盡,謝過皇上榮恩之後,就率領人馬踏上征程。 宇文成都作為正印先鋒官,提前一天離開長安城。自從遇到師父魚俱羅之後,就在魚俱羅的引導下,希望自己有朝一日學有所成,能夠成為一名馳騁沙場的將軍,保家衛國,建功立業。後來在悟真觀,自己跟隨紫陽真人苦練武藝,師祖謝長風和師伯紫陽真人,也是希望自己將來能夠成為一代名將,做於國於民的有用之人。如今自己奪得武狀元,成了此次出征的前部正印先鋒官,宇文成都頓時感覺一腔熱血都在沸騰,暗下決心,一定打個漂亮的大勝仗,實現自己的理想。 剛剛來到長安城外的十里長亭處,前面就有人跑來向宇文成都稟報,“啟稟宇文將軍,長亭內有您的好友前來送行,請您過去相見。” 宇文成都很是納悶,手搭涼棚,往前面不遠處的涼亭處眺望,但見涼亭外有兩匹馬,馬上端坐兩個俊俏的年輕男子,宇文成都頓時瞭然,立刻催馬趕了過去。 走近一看,果然是菡萏公主楊玉菡和張小婉。宇文成都上前說道,“你們怎麼來啦?” 菡萏公主說道,“我們當然是為了給宇文大將軍送行啊,我們空有一身武藝,卻無法像你一樣,統率將士們上陣殺敵,保國安民,只能略備薄酒,祝你旗開得勝,凱旋歸來啦。”說著命令手下丫鬟,端來托盤,托盤裡有一大杯酒,遞到宇文成都面前。 宇文成都端過酒杯,一飲而盡,抱拳說道,“多謝公主和張小姐前來相送,宇文成都一定不辜負你們的厚望。” 兩人深情的看著宇文成都說道,“我們等著你得勝回來,為你慶功。” 宇文成都鄭重的點了下頭,說道,“時候不早,兩位多多保重,我該啟程啦。”菡萏公主和張小婉點點頭,眼裡都是不捨之情。 宇文成都催馬而去,走了一段路程,回頭看去,但見菡萏公主和張小婉,依然立馬在涼亭處,頻頻揮手眺望,不忍離去。 漢王楊諒督率十幾萬人馬,集結在晉陽,召集將士,商議如何出兵。 諮議參軍王頍,乃是北周名將王僧辯之子,齊州刺史王頒之弟。年少時喜歡遊走江湖,行俠仗義,不知道讀書。他的哥哥見他如此不求上進,嚴厲的斥責了他。 王頍聽了哥哥的忠言勸告,如醍醐灌頂,頓時幡然醒悟開始發奮讀書。讀《孝經》、《論語》,晝夜不倦。再讀《左傳》《禮》《易》《詩》《書》,感嘆說:“書無不可讀者!”勤學累載,究其旨趣,大為儒者所稱。年二十二歲,周武帝引為儒門學士,以博學善辯著稱於世。又曉兵法,有縱橫之志,常嘆生不逢時,每以將相自許。 (此段引自隋書) 隋開皇五年(585年),其才學終被賞識,封任著作郎,進授國子博士。後因犯事免職,配防嶺南,輾轉之後,被漢王楊諒收在帳下,委以重任,做了諮議參軍。 王頍見漢王問計,便上前施禮奏稟道,“漢王手下將士的主力,他們的家眷都在函谷關以西,如果用這部分人馬作為主力,出兵攻打長安,就應該下定決心,孤注一擲,長驅直入,直取長安,否則時間一長,將士們故土難離,思鄉心切,必定軍心不穩,再加上糧草萬一供應不及,恐怕難以取勝。” 漢王楊諒聽後,微微點頭,說道,“有些道理。” 王頍又說道,“如果漢王想固守本土,以逸待勞,楊林勞師遠征,趁其疲憊,也可一戰,但是,漢王就該重用關東的將士,以他們為主力,這些將士,熟悉本地地形,可以依據地勢之利,挫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