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林利用南河河谷的低窪地形,誘敵深入,結果高阿那肱求勝心切,誤入河谷谷底,高阿那肱等主將盡皆被斬殺,幾萬大軍土崩瓦解。 楊林休整數日,立刻命令韋孝寬、張須陀率兵去取通谷,梁睿率兵攻打龍州,自己則率兵攻開啟遠,三路大軍,攜大勝之士氣,一路高歌猛進,三城守將得到訊息,早就嚇破了膽,高阿那肱十萬大軍,都抵擋不住,各城守將,各自為戰,如何能敵? 結果三路大軍兵臨城下,各城守將便出城投降。楊林三路大軍拿下這三個城池,王謙所倚仗的益州屏障,頓時門戶大開。楊林三路大軍,長驅直入,直逼益州。 王謙這次可真是害了怕,自己十萬大軍,頃刻之間,灰飛煙滅,如今大軍壓境,怎不讓他如坐針氈,心驚膽顫。 王謙的堂弟王倫,向王謙獻計,“此時我們就算獻城投降,楊堅心狠手辣,睚眥必報,也未必會饒過我們,倒不如集合人馬,殊死一戰,或許還有一線生機。” 王謙說道,“談何容易啊,咱們招集損友人馬,不過四五萬人,如何抵抗楊林的虎狼之師?” 王倫說道,“咱們還有益、梁、扶三州,呈鼎足之勢,如果大哥可以親率大軍,背城而戰,借益州地形,與之一戰,楊林未必就能取勝,大哥您別忘了,蜀道之難,並不適合大隊人馬速戰速決,如果咱們憑藉三州兵精糧足的優勢,和楊林周旋到底,楊林一定會出現糧草短缺,接濟不上的窘境,到時候就是我們戰勝楊林的最佳時機。劉備在此,坐定三分天下,聯吳伐魏,咱們比不上劉備,還鬥不過楊林嗎?” 王謙聽了,心裡總算有了底氣,採納了堂弟王倫的建議,集結五萬人馬,以符子英、阿那惠為先鋒,自己帶著大將韓相貴、敬豪,統帥中軍,出城百里,紮下大營,迎敵。 楊林率領大軍,來到益州境內,見王謙率領人馬在益州城百里之外紮下大營,抵擋自己的進攻,就明白了王謙的用意。他先是紮下營寨,與王謙對峙,卻不急於進攻。而是命令梁睿、韋孝寬和魚俱羅、李圓通四員大將,各自率領兩萬人馬,攻取梁、扶二州,自己率領一萬大軍,虛張聲勢,與王謙主力對峙。 《尚書·禹貢》篇有云:“華陽黑水惟梁州”。華陽黑水,是指華山和怒江,即華山以南,怒江以北是九州之一的梁州。這裡群山起伏,逶迤千里,山高水險,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守易攻難。扼川陝,控中原。攻,可進;退,易守。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梁睿、韋孝寬率領人馬,攻取梁州,兩人知道梁州地形險要,易守難攻,必須以智取勝,方為上策。於是,梁睿說道,“韋兄,梁州城牆堅固,地勢險要,硬攻恐怕我們要吃虧。不過,據我所知,鎮守梁州的趙儼,心狠手辣,生性多疑,而且和手下副將李三祥不睦,我們不如悄悄埋伏在梁州城下,按兵不動,派人混進城去,離間兩人關係,等他們自相殘殺之時,我們趁機攻城,梁州必然唾手可得。” 韋孝寬說道,“此計倒是甚好,不過離間他們二人恐怕不易啊。” 梁睿說道,“韋兄有所不知,我的帳下有一個千戶李元,正好和這李三祥是堂兄弟,以前還曾經常走動,互通書信,由他去辦此事,再合適不過。” 韋孝寬聽後,高興地說,“如此甚好,就按賢弟所說行動吧。” 梁睿傳李元來見,仔細囑咐一番,李元便帶著幾個隨從,喬裝混進了梁州城。 幾天後,梁州城內,李元便傳回訊息,說是自己重金勸降李三祥,誰知李三祥不但不降,還差點殺了自己,向梁睿請示下一步怎麼辦? 梁睿派人捎信給李元,讓他在城內製造假象,故意洩露行蹤,自己重金收買李三祥的事情,也大肆宣揚出去,散佈虛假訊息,並散佈謠言,幾日後就裡應外合,攻克梁州城。 訊息傳到趙儼耳中,趙儼果然大吃一驚,開始懷疑李三祥,並安排人手,監視李三祥。李三祥發現以後,大為不滿,質問趙儼,兩人大吵一架之後,矛盾加劇。 李元再按梁睿的吩咐,散佈謠言,說是趙儼不滿李三祥久矣,已經起了殺心,準備派人刺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