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就是他房子弄得很髒已經習慣了。突然間,這個房子變乾淨了, 你會覺得好像人生沒什麼滋味。對了!人生本來就是要從沒有滋味中建立法喜的滋味。所以你的心一開始慢慢趨向於寂靜的時候,你會覺得好像不習慣,但是你習慣以後,你就非常喜歡寂靜了,就是你慢慢體會到祖師說的“好事不如無事”。那種寂靜的力量生起的時候,也恭喜你,代表你的生死業力開始沉澱了。這第一個。

第二個,願望。三乘的修學都有寂靜,我們怎麼去區別大乘的寂靜跟小乘的寂靜?小乘的寂靜是空、無相、無願。所以你在寂靜的時候你要注意,說我這個寂靜是對任何事情都不抱有希望,包括對佛菩薩的功德也不抱有希望,那這個寂靜你就要小心了,這個寂靜就不對了。你這個寂靜就不是清淨心的寂靜,你是跟空性相應的寂靜了,就是斷滅性的寂靜了。

所以,我們怎麼知道我們安住一心真如即空即假即中呢?兩個指標:第一個,寂靜的心生起;同時,寂靜當中帶有一種菩提的願望,你不見得馬上會去實踐,但是你有那種理想在。所以,當你的心中出現寂靜中又帶有願望,願望中又帶有寂靜,應無所住而生起菩提心,這個就對了,就表示你的這個安住是正確了,繼續走下去是對了,你這個方向已經走對了。套一句咱們古代的說法,你修行上路了。你上了高速公路,後面的路就好走了,你成就佛道是遲早的問題了,看你精進而已。

我們最怕的就是,你學了《法華經》,你還在市區裡面打轉,你找不到高速公路。菩薩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你連安住都沒有安住,你後面就很難修了,你就活在那種躁動不安的階段。那什麼叫安住呢?兩個指標:寂靜、願望。

【學員提問】師父,阿彌陀佛!弟子這邊想問的是剛才第二題。

【師父】就是剎那無生,是嗎?

【學員】是。師父提到一個概念,就是說,理觀的智慧之所以可以“剎那”,是因為我們本來本具的,所以剎那就可以入。龍女她剎那間入這個理觀的道理,她就不退轉,可是我們凡夫也常常在唸“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但我們還在這邊。

【師父】對。

【學員】弟子想請教師父,可不可以請師父解釋一下,我們跟龍女之間的差異在哪裡?這理觀是不是也有次第性,學習的次第性?我們該怎麼樣逐步逐步地讓理觀能夠變得這麼有力道?謝謝師父!

【師父】諸位有沒有聽過六即佛的思想?六即佛,六而常即,即而常六,有沒有?(學員:有!)

就是說,真如本性是不可切割的,它跟事修不一樣。像佈施,佈施可以切割。比如我發心要佈施一萬塊,我可以今天供養五百塊,明天供養五百塊……它是可以慢慢累積起來的。理觀智慧不可切割。但雖然不可切割,它也有淺深的差別。就是,你說我安住無生,我們不能否定你,但是你的無生叫做什麼?名字即無生。有沒有聽過?名字位的無生。就是,你的無生是怎麼建立的?靠你的語言文字的學習,哦,“何期自性,本自清淨”。就是,你沒有看到無生,但是你透過“何期自性、本自清淨”這幾句話的引導,你隨順於無生。哦,名字位的無生,名字位的剎那無生。名字位, 但好過那些什麼都不懂的。這個無生,你一分的相應,一分的力量。

,!

然後,名字位接下來是什麼?對!觀行位。智者大師就是觀行位的無生。觀行位就要有禪定了,他是進入這種更深層的調伏的力量。

觀行以後,下一個是相似位,就是六根清淨位,這個斷見思了,入了聖人。但這個時候無生還沒有出現。要到這個分證位,分證位就是大乘的見道位,破無明證法身了。見道位,再一個修道位。最後究竟位。

所以,無生這個真理,由淺入深是即而常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