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所忘失”。就是他信解大乘的妙法,但是沒有受持不失,“故號求名”。

當然,這個人有善根,又有煩惱,那結果“是人亦以種諸善根因緣故”……我們知道,他種下的是《法華經》的善根,那叫一個成佛的種子。按照蕅益大師的說法,他這個叫同體法性的加持。你今天是一個小蓮子,佛陀是一個大蓮子,蓮子跟蓮子之間產生感應,他就容易親近十方諸佛。一方面供養恭敬,尊重讚歎,修福,當然也會蒙佛陀的開示。佛陀不會讓你白白恭敬讚歎,肯定為你說法。所以他也就慢慢成長。

我們看總結。“彌勒當知”,當時受持《法華經》的有兩個人,一個是妙光菩薩。這個人是誰呢?是文殊菩薩的前身。那個求名的菩薩也受了《法華經》。那個人是誰?是彌勒菩薩。所以文殊菩薩跟彌勒菩薩當時是師公跟徒孫的關係,因為他中間有一個燃燈佛。是這麼一個情況。

所以佛滅度以後,文殊菩薩就提出兩段因緣。就是說,諸位!假設我們現在在座諸位每一個人都把《法華經》學完了,學完以後產生堅定的理解了,“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諸佛是已成之佛,其體無別。”你產生堅定的理解,可是你煩惱很重,一時半刻沒辦法解決生死業力,但是你跟別人還不同。因為在大乘經典說,你那個善根力會產生招感性。就是說,“一者十方佛,愍念常守護……三者生生處,為諸菩薩友”,你跟佛陀之間會有一種無形的吸引力。

當然,我們也不一定說這個蒙諸佛攝受就一定是正法時代。比方說我們,現在末法時代,我們是釋迦牟尼佛的末法。但是你敢說你沒有受到釋迦牟尼佛的攝受嗎?不可能吧!我們拜釋迦牟尼佛的佛像,我們聽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法,我們奉持釋迦牟尼佛的戒,這也是蒙釋迦牟尼佛的攝受。這叫做住持三寶。就是說,釋迦牟尼佛的功德不在了,但他的相狀在,我們可以借相修心。那麼為什麼這樣子呢?那就是內善根招感外善根。

這就說明了兩段因緣:第一個,他信解以後如果有受持,煩惱又比較輕,那就快速成佛;信解以後沒有馬上受持,他忙東忙西、求名求利,但是你可別忘了,他心中可是有蓮子的人!

諸位!你們知道為什麼真如的善根啟動以後就停不下來?你知道為什麼?因為它不是你修來的。就是說,它是你本來有的,你只是把它喚醒。你看過說你本來有的東西會失掉嗎?

比方說你們家保險箱有一個黃金,本來就有這個黃金。你一開始不知道,你爸爸走的時候也沒交代,後來你透過種種的遺囑學習:哦,原來我們家保險櫃放在那裡,有一個黃金!這個叫做你本來有的。如果你現在到外面,跟某甲借三百塊,跟某乙借三百塊,跟某丙借四百塊,你有一千塊。這一千塊是你借來的,可不是你本來有的。借來的東西,你死亡到來的時候全部歸還,暫時借你用的。

所以,你如果是聰明人,要借假修真。你如果沒有透過佈施持戒忍辱的修行來啟動你的善根,那你叫做借假不修真,借來以後再還回去,結果你的心性沒有增長。所以,《法華經》的善根一旦啟動就停不下來,因為它是你本來有的。

有一種情況,後面會說到,你墮三惡道,暫時停止,但是它不會退。《法華經》的善根一旦被喚醒,就是這個沉睡的真如一旦被你喚醒,只有一種情況,就是它可能會暫時停止,但是它那個招感力也會帶動你遇到三寶。就是在地獄,因為你的第六意識昏鈍,所以你沒辦法產生慚愧觀照;但是你只要得到人身——你如果學《法華經》,一旦你來生得到人身,只要得到人身,就會快速成長。你最好不要到天上去,因為天上也是闇鈍。得到《法華經》的人,除非不要讓他得到人身,否則,得到人身他叫一個快速成長,因為他善根被啟動以後就停不下來。為什麼?因為是他本來的東西,他可不是跟因緣借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