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李世民將趙佶和段正嚴的這番模樣盡收眼底,眼中悄然閃過一絲無奈。

他對趙佶的秉性瞭如指掌,這老色胚向來喜好遊樂,對風月之事更是熱衷得很。

不得不說,李世民自己聽聞趙佶描述的樊樓種種,心底也頗為心動,那些聲色犬馬的畫面在腦海中一閃而過,可他很快就回過神來,自己如今身為一國之君,一言一行皆關乎著大宋的威嚴與形象,實在不好將這份心思表露出來。

李世民微微抿了抿唇,面上不動聲色,眼神中卻有一絲不易察覺的悵然。

身為帝王,諸多欲望都得深深壓抑,哪怕內心泛起波瀾,也只能裝作波瀾不驚,這份剋制與隱忍,是他坐在這皇位上就必須承擔的。

李世民輕咳一聲,不動聲色地打斷了正聊得熱火朝天的趙佶與段正嚴,臉上帶著溫和的笑意,和顏悅色道:“段王爺,您今日不辭辛勞遠道而來,又與我和太上皇一同商討了諸多要事,想必早已腹中飢餓。

朕有意請王爺移步龍德宮,與我和太上皇一同用膳,也算是略表我大宋的一番心意,不知王爺意下如何?”

段正嚴聽後,眼中閃過一抹感激,立刻拱手行禮,態度誠懇地說道:“陛下如此盛情相邀,正嚴深感榮幸,又怎敢推辭,那便恭敬不如從命了。”

見段正嚴應允,趙佶順勢親熱地攬住段正嚴的肩膀,彷彿兩人是多年的老友,一邊說著“走走走”,一邊與段正嚴勾肩搭背地朝著龍德宮走去。

一路上,趙佶談興未減,依舊興致勃勃地說著樊樓裡那些香豔趣事,言語間眉飛色舞。

段正嚴聽著,臉上不禁露出一抹帶著幾分揶揄的淫笑。

李世民跟在一旁,無奈地輕輕搖了搖頭,對於趙佶這副風流習性,他實在是有些哭笑不得。

不多時,三人來到了龍德宮。

只見殿內,一張桌上早已擺滿了豐盛的菜餚,珍饈美饌,香氣撲鼻。

三人依著賓主之禮落座後,李世民端起酒杯,神色莊重地率先說道:“段王爺,此次大理國對我大宋籌建燕雲馬場一事鼎力相助,實在是情誼深厚。這杯酒,我代表大宋敬你,由衷感謝你和大理國的慷慨相助。”

段正嚴趕忙起身,雙手穩穩地舉杯,態度恭敬地回應道:“陛下言重了,大理國與大宋向來交好,兩國互幫互助乃是應有之義,這都是我們應該做的。”

說罷,兩人仰頭一飲而盡。

趙佶端起酒杯,臉上掛著那副招牌式的笑嘻嘻表情,說道:“段王爺,這酒可不能只敬一杯,來,咱們再滿上,今日定要喝個痛快!”

說罷,他便招呼著一旁的侍從將酒杯斟滿,隨後舉杯一飲而盡,動作十分豪爽。

席間,三人一邊品嚐著美酒佳餚,一邊隨意地交談。

趙佶仍是一副玩世不恭的模樣,話題時不時地就拐到樊樓的那些風流韻事上,逗得段正嚴時不時地發出陣陣笑聲。

李世民則大多時候只是微笑著傾聽,偶爾附和幾句。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段正嚴的臉上已經泛起了紅暈,眼神中也多了幾分醉意。

他放下酒杯,略帶幾分感慨地說道:“陛下,太上皇,此次來到大宋,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大宋的繁榮昌盛和二位的誠意與熱情。”

趙佶在一旁打了個酒嗝,笑著說道:“段王爺,咱們兩國既然是友邦,那往後就得多走動走動。你要是在大理國待膩了,隨時都可以來大宋,我帶你去樊樓,好好見識見識咱們大宋的繁華熱鬧。”

段正嚴聽了,臉上露出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眼中醉意朦朧,不自覺地點了點頭,“那是自然,往後定要多來大宋走動,有太上皇這般熱情相邀,正嚴又豈會錯過這等美事。”

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