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對,他們的亂入再一次打破了歷史程序,安史之亂都被意外終結了,大唐不會再由盛轉衰,民生也不再凋零,杜甫還會進入身世飄零、老病孤愁的狀態,去寫這首詩來抒發憂國憂民之情嗎?

此時在長安,杜甫憑欄而立,抬頭望著皎潔的月亮,心中驚訝之情無以復加。

這首《登高》是他的新作,因為安祿山的叛亂,當時他所在之處兵荒馬亂,為了逃避兵災,他隨著難民大軍背井離鄉,顛沛流離。

後來,他聽說安祿山已死,大唐又恢復了和平的時光,又聽說百年前的仙人廣播再現長安城,也和李白一樣,一路趕往長安,要親身參與這百年一遇的盛事。

他比李白晚了一些時日,到達夔州白帝城時,已是初秋,便在城外的高臺上,面對蕭瑟初色,寫下了此詩。

這首詩自寫成後,他就在顛沛流離之中,未能與文人墨客們交流,到了長安後,又為了找份活謀個生計而奔波,還沒有聯絡上李白,所以至今還沒人知道他的這首新作。

他打算拜訪李白後,將這首詩呈與李白點評,讓這位詩仙第一個讀到他的大作,以表對李白的尊敬之情。

沒想到,仙人竟然已經知道他的新作,還譜成曲唱了出來。

杜甫不得不感慨:“真不愧為仙人,無所不能,非凡人能想象”。

不過,杜甫口中這位無所不能的仙人,正是為他的大意而懊悔不已。

“怎麼辦?我的話已經說出去了,要是杜甫說他從未作過這首詩,人家不就以為我這個仙人信口開河,胡說八道了?”

“還能怎麼辦?涼拌!”春婷趁機損他,“反正你是小糊塗仙嘛,犯個糊塗,也是常事。”

“你……”

眼看這老兩口就要拌嘴,凝綠趕緊打圓場:“唉呀,沒事的。大唐的人只信小糊塗仙,小糊塗仙說是杜甫作的,那就是杜甫作的。就算杜甫說不是,人家也只會當他是謙虛。”

這句話給了張妙聲些許安慰,希望如他所說,長安的聽眾都認為杜甫是謙虛,固執地認為仙人沒錯吧。

而玉書又提出了另一個觀點:“也許,杜甫已經寫出這首詩了呢。從大唐回來後,發現一個事,百年前的廣播改變唐朝,讓小綠連線的大唐和歷史上的唐朝有了巨大的改變,但仍有很多東西沒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