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秦孝公支援商鞅變法,秦國的國運開始崛起。秦惠文王繼任後雖車裂了商鞅卻仍延續商鞅變法,重用張儀實施連橫政策,攻略魏國河西之地,打通中原通道,據有巴蜀,佔領漢中。佔據廣袤的地盤,為秦國之後兼併六國,統一天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楚國也任用吳起變法,風光之時,諸侯“患楚之強”,楚懷王也成功當選了合縱聯盟的頂樑柱。團結就是力量,從紙面上來看,聯盟空前強大,秦國不堪一擊,實則各懷鬼胎,內部的重重矛盾,註定了合縱的失敗結局。

道不同不相為謀,出兵打仗是為利益,打仗必定要有流血犧牲,那麼,問題來了,誰先打頭陣呢?各國心中都有自己的算盤,面對秦國這塊兒難啃的骨頭,互相推諉責任,誰都不敢多出一份力。這跟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又不一樣了,秦國可不像清政府、義和團那般不堪一擊。人心渙散就像一捧沙子,落到地上七零八落,缺乏凝聚力,缺乏統一指揮的隊伍簡直一觸即潰。假如我能穿越到古代,我應該能成為一名出色的將領吧。

秦昭襄王派大將白起陷落了楚國都城,一把火燒了楚王宗廟,楚國自此,不足為慮。任用范雎推行遠交近攻,攻韓伐魏入趙,隨著廉頗老矣,紙上談兵的趙括戰死沙場,關東六國再也無力與秦國抗衡,秦國開始一步步蠶食周圍的領土,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

做事留一線,日後好相見,人在任何時刻,都不該得意忘形,與人為善就是與己為善。誰知道你得罪的人是不是忍辱負重的復仇者,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如勾踐臥薪嚐膽,如范雎將仇人的腦袋做成夜壺,假如得罪了這種人,一輩子怕是要在不安中度過了。

秦王政剪除嫪毐和呂不韋的勢力後,大權在握,李斯獻上了滅亡六國的策略。時也,命也。落後就要捱打,柿子要挑軟的捏。韓國是七雄之中最弱小的國家,距離秦最近,它的實力和地理位置都決定了它作為秦國第一個攻擊目標的命運。束手無策的韓國除了靜靜等待死亡的來臨,再也不能進行任何程度的反抗了。

趙國雖然在趙武靈王的帶領下,胡服騎射實行改革,國力大增,但它沒有那麼好的命運,君主無識人之明,空有一手好牌卻不會打,才給了秦國可乘之機。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跟著正確的領導,選對努力的方向,工作才不會跑偏。封建時代最讓人扼腕嘆息的就是忠臣,賢臣死於昏君之手,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屈原縱身汨羅江;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的岳飛不得不在十二道金牌催促下含冤赴死;聽信謠言,乖乖走入別人設好的反間計中,斬殺李牧,趙國自取滅亡。

魏國,不斷被蠶食,無力迴天。楚國雖在項燕帶領下打敗李信,稍稍抵抗了一下,最終還是沒能敵過老謀深算的王翦,楚國已成歷史。荊軻刺秦王這差點改變了中國歷史的一幕,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卻無法挽回燕國亡國的命運。可惜,齊國並不知唇亡齒寒的道理,咎由自取,中國大地終於統一了。

:()窮人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