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以為將軍就可以領兵打仗,三國兩晉南北朝,將軍名號氾濫,最多的時候,有多達二百多種將軍名號,將軍往往被皇帝用來褒賞官員,如前、後、左、右軍將軍經常會授予文官,像東晉時的王羲之就被授過“右軍將軍”,世人稱他為王右軍。很多地方長官,如太守、刺史也會被授將軍名號以示皇帝榮寵,像陳蒨做吳興太守時,被授信武將軍,做會稽太守時,被授宣毅將軍。

將軍只有被加上“都督”,才有真正的軍事指揮權。如“都督中外諸軍事”為全軍指揮官,“都督某郡或幾郡諸軍事”為地方軍事指揮官。另有“使持節”、“持節”、“假節”三個等級,掌不同層次的生殺大權,如“使持節”有權殺地方長官以下,“持節”有權殺無官位人,“假節”只能處死違反軍令者。除了指揮朝廷直屬軍隊的將軍外,只有加了都督銜的將軍才是真正有指揮權的武官。像陳蒨做會稽太守時,授持節、都督會稽等十郡諸軍事,可是手上握有十郡士兵的太守啊。

正史只說“文帝嗣位,授右軍將軍”,子高被授右軍將軍,為第四品,因無其他職位,史書後面又說“及琳平,所統益多”,可見他手下有部隊,人還不少,史書記載同時期華皎任左軍將軍,基本可以判定子高是前後左右四軍將軍中的右軍將軍,不是虛銜,但是沒有生殺大權,也沒有軍事指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