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如果他們遠距離來南洋作戰,恐怕他們的後勤保障體系的優勢也將大打折扣,遠不如近距離作戰的華夏。
至少孫立人在緬甸的征戰過程中,華夏國防軍的後勤體系運作從沒有讓他發愁過。
“如果戰場是在中南半島,我們必勝!除非美國人瘋狂起來,舉國來一場生死戰。到那個時候,戰場就不限於南洋了!”範種也斷然道。
“美國人不會為了南洋的利益和我們打個你死我活,徹底把老本都壓上。舉國戰鬥到底!”孟享心中猶豫了一下。但還是否定了美國人拼命的前提條件,後世那麼多的戰爭,美國人都沒有那種骨氣。只要沒有切實的威脅到他們本土的生存,被各路寡頭操控的美國就是一個商人的作風,追求戰爭利益和戰爭成本的平衡。
這也是日本人珍珠港之前斷定美國人會走上談判桌的一個重要原因。可惜日本人失算了,他們能力沒有那麼強讓美國人屈服,而美國人在太平洋上所獲得的利益也遠遠大於他們在戰爭中的損失。
“但他們會舉國之力來打一場更大範圍的戰爭,要牽扯到我們的本土!”孟享補充道。
在沒有核震懾的前提下。戰爭的爆發很容易就會引起全面的戰爭,甚至引起對同盟國的全面對抗。
這除了經濟、科技等其他方面受到損失外,華夏的漫長的邊境線都可能會受到攻擊,尤其是海疆,甚至還會遭到空中的轟炸,戰爭還容易引起華夏內部的混亂。
孟享遲遲沒有和英美翻臉,也是因為他還沒有準備好。
無論是各地的防空建設。邊境的堡壘防禦,沿海的海疆防護,還是內部矛盾的緩解消化,這都需要時間。
最近經濟的飛速發展,讓孟享鬆了一口氣,讓他心中也有了些底氣。
華夏不再靠著洋貨維持民生,如果戰爭爆發,華夏也不會因為物資的匱乏,民生窘迫而鬧出根基動搖的內部矛盾了。
周白所說的那些資料,絕大多數都是要用於民生的。
如果單純是軍事上的對抗,手握基地的孟享根本不怕美國這個世界兵工廠。
只要內部不出問題,孟享已經有了和美國,亦或是英美聯盟,甚至是一挑同盟諸國的底氣。
華夏的百姓很好安定,只要有糧食,社會中下層就能掌控。
隨著西伯利亞、遠東、中亞等地的移民開發,去年的糧食總產量的估計值已經達到了2。07億噸,這已經超過了36年的1。5億的原歷史中中央黨執政時期的最好產量,也超過了後來60年1。43億噸,向70年的2。3億噸靠攏。
即使前段時間全華夏第一次人口普查後的人口總數超過了5。3億,這些糧食也足夠吃了。況且孟享在美洲和非洲等地還有大片開採的耕地,而如果南下後,南洋的大量耕地和稻穀會再次為華夏補充一部分糧食。
雖然去年年產量超過30萬噸的化肥產量是去年糧食增收的催化劑,但孟享持之以恆的大搞農田水利建設才是去年糧食豐產的保障。
大規模的機械化投入,大量吃低保的富餘勞動力,使得華夏的農田水利基礎建設在全國鋪開,也提高了抵禦農業自然災害的能力。即使之後的幾年有各種自然災害使得糧食減產,在各種水利基礎建設的幫助下,也會把災害降到最低,實現華夏國內的糧食自足,讓華夏百姓無饑荒之苦。
而孟享可以安定百姓的不僅僅是糧食這一需求。
隨著新疆和中亞地區等地擴充套件出來的棉田,去年棉花和棉紗的產量都破150萬噸,加上從印度、埃及等地的進口棉紗的加工,華夏棉布生產超過70億米,除了大量供應交戰各國的被服訂單外,也基本上消除了國內前一段時間因為消費增長而造成的衣料緊張的問題。
水泥的產量去年突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