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安安的哥哥為什麼離家

便是他覺得,讀書太耗時間了,也太耗錢了

耗到不知明日幾何

家裡不是多殷實,雙親二人起早貪黑,靠著種田維持生計,

讀書用的束脩,書本紙筆,考費打點,

還有每逢年節,都要往先生家裡送上一些“心意”

原先這也不打緊,左右家裡咬咬牙,還是能供得起的,

可後來,先是村子裡的一個書生考中了鄉試,

卻被一個鎮子上一個富戶給頂替了,

不管願意與否,只給了一貫銀錢打發,便再不理會

任那書生告至官府,狀紙無數,皆無濟於事

富戶麼,最不缺銀錢打點了,

不然又如何準確到找到這個有些才氣,得中鄉試,且無權無勢,投告無門的書生呢?

甚至直接頂替了名字繼續進學,

自此之後,書生便再無前景可言

十年寒窗苦讀,最後不過就值一貫錢罷了

平頭百姓的正義,從來都不是自己想伸張,便能伸張的

若這只是安安哥哥輟學的前引,

那後來,那個被私塾先生活生生逼得自盡的學生便是後來的決心了

那個學生家裡實在貧苦,

都在一個村子上,任誰不知道,

這個孩子早年便沒了爹孃,只和奶奶相依為命

奶奶也不能做什麼體力活,便靠著幫人縫補衣裳賺些零碎銀錢養活家裡,

祖孫二人不餓肚子便已是萬幸,

又如何能騰出多餘的銀錢再去給私塾先生買節禮呢?

便是沒了這份節禮,這個孩子在私塾裡便沒那麼受待見,

動輒便給攆出門去,站在門口透著門縫聽先生講學

孩子懂事,咬著牙忍下了,不曾和奶奶說起,

誰知奶奶去給別人家送縫好的衣服,正好路過私塾,便想來看看孫子,

恰好就看到了先生提著孫子的耳朵辱罵的場景

後來,奶奶當了自己唯一的傍身之物,也是祖上傳下來,想要給孩子日後娶媳婦用的銀鐲子,顫顫巍巍的想去買件體面的禮物送給先生,想讓其以後對孫子好些,

卻被鎮子上一群不學無術的混混盯上,欺其年邁,哄搶了奶奶所有的銀錢,

又因為奶奶死死抓住其中一個混混的衣角不放,被狠狠踹了一腳,

自此,倒地不起

孩子趕到的時候,奶奶的嘴唇都已經發紫,

最後左右鄰居借了一圈的錢,方才給請了大夫,開了藥回家養著,

只大夫說,奶奶年歲大了,加上那一腳實在不輕,

就算是救回來,也留不了多久

孩子去私塾和先生告假,得到的卻是一頓輕蔑的冷嘲熱諷,

無非沒錢上什麼學,

倒不如去街上要飯去

待先生數落痛快了,方才將孩子放回去,

可等孩子到家,奶奶卻已經離世了

身上尚且還有餘溫,可到底是沒等到最後一面

興許在奶奶的苦苦堅持裡,也不曾想到最後一刻,孫子還是逃不過被輕視的命運吧

孫子將奶奶安葬的第二日清晨,

便被發現,一個麻繩吊死在了私塾門口。

而安安的哥哥,因為上學去的早,是第一個發現的人

安安不知道哥哥那天看到的是什麼光景,

只後來,怎麼都不願意去讀書了

安安的爹孃已經左右不了兒子的決定,只好順從了,答應兒子去鎮子上的醫館裡做學徒,

至少學門手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