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以小博大(第2/2頁)
章節報錯
也不能回去晚了,回去晚了,錯過曹氏歸義軍的權力交接當口,恐怕要奪權,就還是得訴諸武力。
可河西之地的漢人只有十萬不足,就算加上漢化粟特人和吐谷渾人,也就是二十萬出頭的樣子,這可是他的基本盤,能不死人,就最好不死人,在瓜沙二地動刀兵,是張昭最不想看到的事情。
眼光一轉,他又看到了說是‘自己設計’,但實際上是剽竊的疊陣法了。
這是一套標準的防守反擊陣法,雖然能夠以步克騎,但移動能力差是最明顯的缺點。
也就是這套陣法能發揮威力的前提條件,就是必須要讓敵人來主動進攻你,而不是你主動出擊。
張昭回憶了一下歷史上疊陣發明者吳璘的使用記錄,幾乎都是先以輕兵挑釁,激怒金國大軍來進攻,隨後不斷搞小動作以徹底將金軍上下惹毛,讓他們發力狂攻,最後擊敗他們。
但金軍一旦不主動進攻,這套陣法就失去了應有的作用。
有點難度啊!張昭嘆息了一聲,歷史上疊陣發揮作用,那是因為戰場形勢是金強宋弱,而且是強很多,金軍經常以一打十擊潰宋軍,所以他們有心理上的優勢,容易被激怒從而展開強攻。
但張昭面臨的形勢又不一樣了,喀喇汗國能壓著于闐打,並不是因為喀喇汗的軍隊遠比于闐強,而是因為他們佔據了地理優勢,又有疏勒堅城可用。
其次還有源源不斷的補充,使得喀喇汗可以和于闐打消耗戰,哪怕是二比一,乃至三比一的交換比,都是對喀喇汗國有利的。
所以一直以來的戰爭模式,是于闐軍久攻疏勒不下,精疲力竭的時候,喀喇汗的軍隊才會主動出來野戰。
這特麼的,張昭想用疊陣打喀喇汗的騎兵,可實際上,喀喇汗的軍隊往往是被動的一方。
不行!得想個辦法,讓喀喇汗的軍隊主動出擊。
張昭再次想到了自己最初那個堪稱背水一戰的瘋狂想法,那就是他帶著兩千多人直接到下阿圖什城下結陣,引誘喀喇汗的軍隊來進攻。
如果他們幾萬騎兵,還不敢來打兩千多基本都是步兵的軍陣的話,那以後喀喇汗的軍隊就不用上戰場了。
而且,自己或許還可以把他攻破疏勒城頭的名號打出去,還能用薩克圖的王后曹氏做點文章?
可是,這樣的危險性也不小,萬一戰敗,或者僅僅是于闐軍隊支援來的慢了,他就有全軍覆沒的危險啊!
張昭摸了摸腦袋,這一年多來,好像他的每一仗都是在極度弄險中度過的,每次都是以小博大,還是實力太差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