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安定關中。”

張大王口中的這個兄長,就是李若柳的長兄李若愚了。

這位東歸之後,逐漸放棄軍職,變成了鎮守一方的大員。

“臣不辛苦,願為大王安定關中。”

李若泰當然知道張昭的意思,關中還未安定就要東征,必須要留一個信得過還有能力的人鎮守。

作為張昭大舅哥的他,就是最適合的人。

“大王,臣有一計,或可拖延一下蜀主進關中之心。”一旁的和凝突然說道。

“和翁請說。”張昭把手一揮,示意和凝暢所欲言。

對張昭來說,他不想先打蜀國,那麼蜀國出兵越晚,就對他越有利。

“大王手握大義,逐契丹又是義舉,不如先傳檄孟蜀、南平、錢越等國,號召他們一起舉兵,共計契丹。

更可以暗中對蜀主孟昶說,大王準備八月起兵,請蜀主供給糧草器械,約定事成後,以秦、成二州酬謝。”

“八月出兵?還割秦、成二州?”

馬殺才有點沒明白這些文士的彎彎繞繞,不由得皺起了眉頭。

和凝老謀深算的一笑,“這一切不過都是為了麻痺蜀主而已。

孟昶此人,生於富貴之家,長於深宮之中,雖有進取之心,也算仁明之主,但並非馬上天子。

更兼蜀地富庶,二十年不知兵戈,臣斷定,蜀軍戰心並不堅定。

我等可以傳檄蜀國,言辭再懇切一些,並索求錢糧器械,與他們約定八月出兵,還肯割讓二州之地。

蜀國上下定然信以為真,以為關中殘破,我大雍糧草轉運困難,是以不得不有求他們。

想著八月時間寬裕,蜀國定然有所懈怠,調兵就不會這麼急迫。

若是等到八月,待彼甲兵齊備,我們肯兌現承諾,就可白得秦、成二州,不肯的話,關中空虛,他們也可自取。”

張昭哈哈一笑,“誰知道我們四月就已經出兵,八月就已經北逐契丹,關中也早已安定。

孟昶要是還不識趣,某大可先滅蜀,再奪回燕雲之地。”

“那為何只傳檄孟蜀、荊南、錢越呢?不傳書吳唐?”

郭天策等還是對於中原局勢不太瞭解,是以才有此問。

和凝把臉色一肅,對著郭天策一拱手,隨後才看著張昭說道。

“方今天下諸國,契丹遼國是我大雍最大對手以外,但吳唐也不可小覷。

彼輩雖然少鐵騎,士卒不如北地豪勇,但地廣人稠,甲多糧足,更有水軍縱橫大江。

我北人不擅舟船,加之中原被契丹蹂躪,以致多有殘破,是以對吳唐萬不可掉以輕心。

若傳檄於唐主李璟,彼輩本就僭稱大唐宗室,再讓其得到大義,襄、鄧、申、蔡等州就會有危險,更要警惕他們與契丹勾連。”

這和凝說的,其實還真有道理,張昭模湖記得,歷史上南唐主李璟,就曾經在契丹入中原時,派使臣聯絡過耶律德光,好像還站了幾塊地盤。

這也成為了後漢、後周兩朝不斷打擊南唐的重要原因。

其實從歷史上看,若果不是出了個李煜這樣的詩人皇帝,北宋想要平滅南唐,那也不容易,張昭當即從善如流。

“好!就依和翁之言,傳檄孟蜀、南平、馬楚、錢越諸國,讓他們一同起兵,共逐契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