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唐兒一旦獲得了穩定的生活環境,人口必然暴增。

繼續讓他們這麼抱團下去,恐怕十幾年後,就會成為張昭麾下一個規模龐大的勳貴集團。

所以他就想在最開始的時候,直接破除新龜茲三姓合一的格局,把他們進行分割。

“這兩位是郭廣勝、郭廣成兄弟,昔年郭大郎就是他們祖父,這位是郭天策,乃是廣勝和廣成的族侄。”

把楊同義四人扶起來後,張昭把郭玄禮的兩個兒子和郭天策介紹給了楊同義等四人。

“按咱安西軍後人的排序,老夫倒是要叫兩位叔父了!”楊同義摸著鬍鬚,臉上稍微帶著點尷尬。

郭廣勝和郭廣成的父親郭玄禮,是昔年郭大郎的遺腹子。

然後郭玄禮個人問題解決得也晚,結果就導致四十多歲的郭廣勝,竟然是楊同義這個五十多歲人的叔父。

郭廣成就更別說了,他年齡更小,成了名副其實的小叔叔。

當然,不管年齡大小,當是長輩就還是得長輩,當下一群安西軍後裔在一起序齒排輩,張昭則在一旁介紹,內心也感嘆不已。

當年安西軍的五姓三王家中,疏勒鎮守使魯家,疏勒王裴家,龜茲王白家,還有北庭節度使寧塞郡王李元忠的李家,人才凋零,連一百人都湊不齊。

其中白家最慘,後人已經找不到,幾乎絕嗣,裴家還留了一點支脈。

李家只剩下李七郎等九人,男丁僅僅兩人,魯家可能還有些後人在,至少那個叛徒魯三郎還活著。

但除了這悽慘的四家,郭、楊、鄭和拔汗那王室薛家竟然堅持了下來。

郭家人最多,足足有五千餘,楊家次之,有三千餘,鄭、薛兩家也各有一千多兩千人在。

不過雖然有遺憾,但總算把安西軍的後裔差不多都找到了。

同時張昭的收穫也不小,他從郭家帶走了三百兒郎其中還有三十幾個識文斷字的,另外郭家還替他招募了兩百景教騎士。

這很不少了,因為郭家自身也就一千多丁壯,張昭一下就帶走了三成左右。

至於新龜茲的楊、鄭、薛三姓,現在看來,幾乎是全員要跟他東歸的。

很不錯,就算是現在回敦煌的話,張昭也擁有部民近萬,千五百甲士,六百多精銳輕騎和兩百餘具狀甲騎。

這些人,打甘州回鶻不太現實,但是回敦煌去奪權,應該是夠了。

“萬里一孤城,盡是白髮兵。生是漢家人,死亦唐兒魂。”

張昭輕聲吟唱了兩句詩,不那麼押韻,也沒什麼文采體現,但這是對於孤守安西上百年的大唐英魂最好的描述。

很多人以為這是古詩,其實不是,這是出自銀聯短片《大唐漠北的最後一次轉賬》。

站在張昭身後的郭天策拍了拍手,一幅幅畫像被一隊甲士拿了進來,楊守禮抬眼看去,依次是:

大唐安西大都護、四鎮節度使、武威郡王郭公諱昕。

大唐北庭大都護、寧塞郡王李公諱元忠。

大唐北庭大都護,楊公諱襲古。

大唐武威將軍,于闐軍大使,于闐鎮守使,鄭公諱據。

大唐焉耆鎮守使,疏勒偏州城知州官,攝焉耆總管楊公諱日佑。

大唐疏勒鎮守使,魯公諱陽。

大唐忠藩,龜茲國王白公諱環。

疏勒國王裴公諱冷冷。

拔汗那國王薛公諱成。

楊守禮這才知道,前幾天馬鷂子馬將頭來找他要新龜茲三姓祖先畫像的原因了,原來是張大王要用到這裡。

“某雖然不是安西軍後裔,但自某記事起,就從祖輩口中聽說過安西孤軍和鐵血郡王郭令公的事蹟。

昔年某曾祖太保公數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