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胡無人,漢道昌(第2/4頁)
章節報錯
在訴說著主人是如何的愉悅。
郭玄禮突然覺得面前這個張二郎君還挺不錯的,因為他總能搔到自己的癢處。
“好叫郡公得知,譯寫這志玄安樂經的,正是家父!”郭廣成滿臉榮光的說道,看起來非常高興。
“原來真是郭公!郭家出了個雄才大略的族長啊!”
張昭連聲感嘆著,他剛就覺得有可能是郭玄禮,說著張昭眼珠一轉,直接對著郭玄禮大禮參拜。
“郭公於此邊荒之地,堅守漢家文化,輾轉求生,能讓族人不忘祖先,是我們這些失國失家之人的大英雄啊!
若是人人都能像您這樣,何愁大唐不復興,何怕淪於胡塵,郭公在上,請受小子一拜。”
這可是大禮參拜,只能拜天地君親師的大禮參拜,張昭一半是想拉攏郭家,一半確實是敬佩不已。
郭玄禮這才驚了,他趕緊撲過去想把張昭扶起來,但張昭硬是堅持著參拜完畢。
“小子敢問郭公,如何才能不淪於胡塵?請郭公教我,某不想後世子孫變成胡人,某不想他們最後變成不識禮的放羊兒,連祖宗都記不得。”
“郡公自敦煌而來,又是于闐金國大聖天子之外甥,這兩地漢風濃厚,國力鼎盛,足以鎮撫四夷,郡公怎麼還如此說話?”
郭玄禮扶起來張昭後,極為感動又極為疑惑的問了句。
張昭也仔細的看了郭玄禮一眼,才確定這老小子真不是在說反話。
難道久居八剌沙袞的郭家人,還以為敦煌是以前張義潮和張淮深時代的那種輝煌鼎盛?
對比,張昭只能苦笑一聲。
“郭公有所不知,歸義軍早就大不如前了,如今我們困居瓜沙,西面是高昌回鶻,東面是甘州回鶻,南邊是沙州回鶻,雖然還能支撐,但可以預見的是,幾十年後必然胡化。
因為沙洲的唐兒男女老幼也不過就是七萬餘到八萬人,若不加以扭轉,到某兒子這一輩,或許就該說胡話了。”
郭玄禮豁然明白了,他明白這個張二郎君為什麼要從敦煌來西域找他們了。
因為歸義軍的唐兒數量,已經下降到了一個極為危險的程度,向東據說甘州回鶻極為強大,單靠歸義軍肯定無法打通甘涼。
這張二郎君是想要集合西域所有唐兒的力量,重新迴歸故國啊!
這麼一看,一股熱血從郭玄禮的內心噴湧而出,這也是他的夢想啊!
不過,老年人沒有年輕人那麼容易衝動,已經到了嘴邊的豪言壯語,又被郭玄禮給強行壓了下去。
夢想再寶貴,那也要吃飯,郭家好不容易有了現在的規模,雖然不富貴,但能保住命。
如果貿然跟這張二郎君走,搞不好最後的很大可能是倒在希望的道路上。
而繼續在此蝸居的話,雖然有可能家族也逐漸胡化,但也更有可能等到中原復興,天兵東來。
張昭沒有氣餒,只有一點點的小失望,人老成精啊!
他想把郭家全族帶走,雖然他知道自己成功的可能性很大,也根本不能指望中原,因為我大宋壓根就沒能力,可能也沒想過經營西域。
但是郭玄禮不知道啊!估計他認為,跟著自己東歸,可能還遠沒有就地等中原派兵來好一些。
想到這,張昭拿起了那本殘缺的千字文,因為別的他的不熟悉。
《五經正義》這種東西就是後世中文學專業的大學生、研究生也不會去碰的,《兔園策》等乾脆就已經失傳,但《千字文》不一樣,這他太熟悉了。
“今日是與郭公初見,也未準備見面禮孝敬長輩,某就把這千字文補全吧!”
郭玄禮面上一喜,後世看來平平無奇,隨便一個搜尋引擎就能找到,還帶著註釋和拼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