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7章 好大兒的戰略欺騙(第2/3頁)
章節報錯
他們趁著耶律德光和耶律倍兄弟相爭的契機,在耶律倍浮海逃往後唐之後,幾乎恢復除了黃龍府和遼陽府以外的整個渤海國。
但隨後穩住位置的耶律德光調集大軍,再次將渤海遺民擊潰,剛恢復的渤海國,瞬間又崩塌了。
不過呢,就在這個時候,耶律德光突然收到了石敬瑭的跪舔,立刻樂顛顛的跑去中原冊封兒皇帝。
從而使這些傢伙、得到了一個寶貴喘息之機。
只是他們也沒能好好利用這個契機,契丹大軍去中原浪後,這些渤海人不想著收復失地,反而鬧起了內訌。
大諲撰的弟弟大諲德聯合實權派烈氏、烏氏等,因為王位問題跟侄子大光顯開戰。
經過一年多的內鬥,大光顯戰敗,跑路去了南邊的高麗。
只是大諲德還沒來得及高興,屁股還沒坐熱乎的他發現,駱駝戰神已經冊封完兒皇帝回來了。
你說這算啥事!
隨後契丹兵馬攻破龍泉府(牡丹江),殺大諲德全家,剩餘的渤海遺民烈氏和烏氏,則縮到了鴨綠江兩岸苟延殘喘。
駱駝戰神光哥正準備繼續收拾這幫渤海遺民呢,燕雲十六州中的雲州和府州不肯歸附,光哥又只能先去了中原,此後就再也沒回到這裡。
死裡逃生的烏氏和烈氏等再次苟了下來,眾人以烈氏的族長烈周道為首,建立了一個西起丹東,包括吉林集安、通化等地,東到後世朝鮮咸鏡道的定安國。
歷史上定安國曆經烏氏代烈,大氏復國等戲碼,還數次向北宋稱臣,約定共擊遼國,一直堅持到了第一次遼麗戰爭爆發的1000年左右。
這個時空則因為耶律阮為了積蓄力量與劉知遠一起對付張鉊,多次遣軍馬攻擊定安國,攻佔了他們的通化和集安等地,掠奪了大量的渤海百姓和物資。
但耶律阮也沒能力徹底攻滅定安國,於是現在,遼國和高麗之間,就隔著了一個佔據鴨綠江的小國家。
慕容信長是利用的這個優勢,透過定安國,向南放出了大量的假訊息,聲稱代替契丹的,是草原上來的吐谷渾人。
這些吐谷渾人的王,本是中原大周天子的義子,但控制契丹之地後,就反叛自立了,正在跟中原的大周開戰。
這可是兵行險招啊!本來慕容信長就在安東幾乎自成一體,這種流言,要是真有人信了,那也是一場大動亂。
不過好在張鉊和慕容信長父子有足夠的信任,這種七分假三分真的流言,非常具有殺傷力,不但矇蔽了王氏高麗,甚至許多女真、渤海人都被矇騙。
並且傳過去這個訊息的人,也選的非常妙,那就是王氏高麗開國大王王建曾經的女婿,叛逃到契丹的渤海人高松高牟翰。
高牟翰甚至向此時的高麗大王,他曾經的小舅子王昭表示,自契丹滅亡後,吐谷渾慕容大王殘暴不仁,只要大王願意收留,他可以帶五萬渤海之民和兩千精銳戰士再次南歸。
不過王昭沒有上高松的當,倒不是他不想要北邊的廣闊領土,而是王氏高麗自己現在也虛弱的很。
王氏高麗嘛,其實是個小號的東漢。
在開國雄主王建去世之前的幾年,王氏高麗國內外戚、勳臣、地方豪強的實力就膨脹的很厲害。
943年王建去世以後,太子王武繼位,但為人多病又柔弱,根本掌控不住局勢。
945年,王武之弟王堯發動政變,殺權臣樸述熙和王規,餓死病重的王武,自立為王。
王堯上位之後,一直想擺脫宗室和外戚的鉗制,於是預謀將國都從開京(開城)遷到西京(平壤),這引起了許多既得利益者的極度不滿。
949年,其弟王昭依樣畫葫蘆,發動宮廷政變,逼死了兄長王堯,也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