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漢國和靜海軍的軍費,也要不缺了。

趙匡胤今年已經二十三歲,這個年紀在後世還不大,完全可以被稱為男生。

但是在此時,二十三歲的趙匡胤已經是個擁有九年軍齡,四年軍官履歷的大將了。

而且他的戰績非常輝煌,征討劉知遠、馬楚、後蜀時,都立有大功。

到了岳陽府以後,趙匡胤又迅速從一個擅長指揮步騎的陸軍勇將,變為能在戰船上縱越如飛,且很快摸清了江海中作戰套路的水師將領。

你說這樣的全能型選手,誰能不愛,要不是趙匡胤成家太早,張鉊現在都想給他賜個宗室女。

而趙匡胤也略有有些激動,因為這次懂東征,他將要見到慕容信長了。

要知道慕容信長可是趙匡胤在騎術上的老師,昔年趙匡胤沒少跟著這位師傅在東京逍遙,給年少的他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此後慕容信長又把趙匡胤帶去了涼州,搶在大周軍隊入中原前,讓他成為了河隴勳臣這個大圈子中的一員。

沒有這段香火情,在軍隊上層河隴人佔大多數的情況下,趙匡胤不可能爬的這麼快。

因為在某種程度上,他趙匡胤雖然生在洛陽,家族是中原武人,但他本人卻是河隴勳臣的一員。

而與趙匡胤搭檔了陳誨,乃是此時張周最著名的水師名將,歷史上名聲不顯,那是因為南唐這個國家太弱,又不是全有江南,讓陳誨擅長的海戰優勢根本無從發揮,

史書中,陳誨多以陳鐵的面目出現,是王閩時期與林仁肇齊名的勐將。

此人出身建州豪族,陸戰勐,水戰更勐,曾經在南唐與吳越爭奪福州的大戰中,趁著漲潮一夜之間狂飆戰船七百里突襲吳越水軍,將之打的大敗。

南唐與後周的壽州決戰中,南唐大軍在紫金山外幾乎全軍覆沒,只有陳誨的兩千百勝軍‘出入堅敵,屢挫鋒銳。’最後還全身而退。

所以趙匡胤還是很重視陳誨意見的,畢竟他雖然學的很快,但實際上並未真正經歷過海戰。

且放眼張周,會打海戰,還打贏了的,也只有陳誨。

因為自大唐衰落以後,不用出海去打敵人了,海戰就開始迅速衰落,哪怕就是南唐和吳越,也沒多少海軍,至於海軍戰船就更少了。

趙匡胤來找陳誨的時候,陳誨剛剛研究完唐時的海圖,並大致測定了方位和出發的路線。

現在從登州跨海去打朝鮮半島可不是走直線,因為現在還沒這個能力。

現在能走的線路,就是從登州出發嚮往稍偏西北走,去到遼東半島的大連附近。

再從大連往東北沿著海岸線,一路過長山列島到達鴨綠江入海口。

最後循著朝鮮半島的海岸線,南下攻擊平壤和漢城周圍的城市。

這玩意,說是海船去打海戰,但其實連黃水海軍的標準都算不上,就是一支穿梭在海岸線的船隊。

不過嘛,這什麼事都怕一個對比,大周還能有一支海岸線船隊,高麗和倭國,那除了幾艘大船以外,其餘都是小舢板,根本不能稱之為艦隊。

陳誨見趙匡胤過來,趕緊迎了上去,他將海圖拿給趙匡胤看,隨後沉聲說道:

“雖然遼陽郡王要求我們不晚於四月起航,但某剛剛研究了一下海圖,又召集登來等地的老漁民詢問得知,明年三四月間,信風大機率是到不了的,反而有可能遭遇冷風自北而來。

因此屬下建議,不與現在就將艦隊中的樓船,開到海對面的蘇州去。”

陳誨口中的蘇州並不是江南的蘇州,而是遼國在今大連甘井子一代設立的蘇州。

而陳誨口中的樓船,是此時水師艦隊的最重要戰艦,地位類似後世海軍的航空母艦。

史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