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七年,公元六十四年的佛寺,是整個中國文化圈,甚至包括東南亞地區的佛門祖庭和釋源。

後世甚至連印度政府都跑來捐資修建白馬寺,可見其地位和聲望。

不過歷史上這座寺廟跟洛陽這座城市的命運一樣,幾經波折。

自黃巢陷洛陽後,白馬寺就被亂兵洗劫,到了李存勖克後梁時,本就殘破不堪的白馬寺徹底於戰爭中被毀。

張鉊入主洛陽之後,白馬寺的復建工作就被安排上了。

不過由於中原佛門擔心河西六法宗會藉著這次機會沾染這個釋門祖庭,所以對於張鉊復建白馬寺的工作,基本都採取了相當冷澹的姿態。

加上最有錢的幾家佛門如大相國寺等,被張鉊收回錢莊會給坑的有點慘,雖然張鉊還是給他們留了一些股份,但是失去了決策權,自然不樂意張鉊進一步插手佛門。

在他們的消極抵抗下,白馬寺復建修修停停,一直到神都洛陽都營建完畢,白馬寺還是個大工地。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很簡單,在唐末武人囂張,文氣衰敗後,此時的中原佛門,囊括了絕大部分的凋塑、繪畫、建築、佈局、編譯等人才,他們的沉澱之深厚,甚至遠在朝廷的工部之上。

沒有這些人的配合,你要隨便修個寺廟當然可以,但是復建白馬寺這種釋門祖庭,這種註定要打造成藝術殿堂的大寺,那就不夠了。

同時,張鉊秉持的國策和律法,也不支援他用武力強迫這些人出來修建白馬寺。

當初張鉊在焉耆近海(博斯騰湖)邊怒火攻心,殺了高昌回鶻數千人後,李聖天就對他說過。

帝王最應該剋制的,就是總用殺戮來解決問題,張鉊這些年也一直記著這個教訓。

直接殺人,一定得是到了萬不得已的最後一步,才能動用的手段。

中原佛門在民間的影響力可不低,本來就對他有戒心,雙方也沒到必須要殺人的地步。

所以張鉊見他們不配合,也就沒有強迫,總有辦法能讓這些大和尚接受‘改造’的。

讓裴遠出來背鍋懲治佛門,不就是一個好辦法嘛。

而張鉊的這個做法,雖然讓他與中原佛門的衝突暫時被緩和了,但是卻讓白馬寺,成為了一個藏汙納垢之地。

大量藉著佛門僧眾,或者想為白馬寺復建‘添磚加瓦’的各地信徒,絡繹不絕的到白馬寺及其附近歇腳。

而這些沒有度牒,過路也不會隨便被官府盤查的僧人,要是再剪掉頭髮剃度,甚至乾脆就燙傷臉來個毀身佈施,就可以完美的避過任何通緝和盤查,哪怕就是熟人,也很難認出來。

齊雲塔院,這是白馬寺山門東南側的一座塔院,廣義上是屬於白馬寺的一部分,實際上地位相對獨立,還有東白馬寺的稱呼。

更是此時非常少見的比丘尼道場,通俗點說,也可以稱為尼姑庵。

不過此時的齊雲塔院中還沒有尼姑,甚至它都還沒復建完畢。

史載漢時齊雲塔院,珠宮幽邃,遙瞻丈六之光。窣堵凌雲,依稀尺五之上。發巖丘峙,號曰齊雲。塔樓十三層,高約五十三米有餘。

這樣一座堪稱藝術品的塔院,如果沒有各地佛門的傾力相助,張鉊是修不起來的,所以齊雲塔院也被看做河西六法宗與中原佛門相互關係的晴雨表。

要是齊雲塔院建起來了,不是一家徹底壓倒另一家,那就肯定是兩家和解。

所以現在,齊雲塔院比白馬寺還像個大工地,自然來往穿梭的人就更多了。

比如此時,就有一支三四十人的信徒來到了齊雲塔院,他們運來了據說來自江南的上好條石,這種條石,是最適合建築塔院的材料。

一個工部小官員臉都笑開了花,這樣重的上好條石從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