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0章 千古未有之唐宋變革(第2/5頁)
章節報錯
興夜寐,高賴子的臭名聲背了幾十年,就是為了保住我高家的基業,不想竟然最後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高保融也只覺得悲從心來,他噗通一聲跪伏在高從誨身前放聲大哭。
高從誨將高保融從地上拉了起來,“我兒持重沉穩,當可保住高家富貴,日後不可求太多,若能做東京一富家翁就足矣。
只是某家,倒是很難放下這個心結,三郎去酒泉郡公處,或可請他代為上奏天子,若能允高某暫留江陵,便是天恩浩蕩。”
高保融很快就出門去見了馬昭遠,而馬昭遠也很快將高從誨的這個奢求,百八里加急送到東京開封府。
。。。。
而此時的張昭,一直進行了朝政上的最佳化,其實這個時代,也正處於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折期。
在這以前,受限於生產力,中華大地上階層涇渭分明,富這個詞跟權是緊緊綁在一起的。
有權就有錢,而普通的百姓,一輩子也沒幾個錢,雙方在吃穿用度上,幾乎是處於兩個世界。
但是到了此時,確切的說,還要在一二十年後的北宋初期,這種界限就幾乎完全被打破。
生產力的發展,使得財富這個詞,也開始向下普及到了百姓之中,家有餘財甚至相對富裕的百姓逐漸增多。
生產力的發展,還帶來了手工業和商品經濟的繁榮,城市中嚴格的坊市結構被打破,鄉野間小國寡民,大部分人一輩子都沒出過村的現象,也開始減少。
同時,印刷術的進一步發展,讓知識開始從世家豪門,甚至小家寒門中,不斷往更低一層的普通百姓中傳播。
史載北宋時期,河北的牧羊人中也有能識字寫字,後世石家莊市發現的摩崖石刻就證明了這點。
南方則更誇張,福建路的建州等地,耕且讀者十家而五六。
所以,後世的歷史學者也有很多人稱這時期為唐宋變革。
這是中華文明,一次通透整個階層的大變革時期,也是宋代這麼個又挫又慫的時代,後世還能有很多粉絲的重要原因。
如果不考慮它的挫和慫,小市民和自耕農在這時代,大多數人過的要比漢唐更好。
當然,佃農是不存在這些的,他們什麼時候,也不會過得好的。
哪怕就是後世,那些在一二線城市交著高額房租的‘佃戶’,他們大多的壓力也很不輕。
而張昭之所以能感受到這個時代的脈搏,是因為山豬兒羅善德從濠州給張昭講述一個奇特的情況。
那就是此次濠州騷亂中,有大量的農戶被當地大族蠱惑與朝廷作對,他們在濠州的丘陵山地上圍山堵水做田,據寨而守,非常頑強。
高允權就是因為遍地的山寨,才被逼的只能向朝廷請大兵的。
而張昭沒有管這些濠州人頑強還是不頑強,而是對於他們圍山堵水造田的手藝很感興趣。
因為這就是中國南方得以迅速發展的大殺器-梯田。
原始的梯田,大約是在秦漢時期就得以發明,但是從建設和種植,都沒有形成規模,也相當原始。
因為當時中原之地並沒有被完全開發,用不著費時費力的去山上開發梯田。
唐末五代的梯田,應該還是雲南的哈尼族同胞最有經驗,他們此時被稱為和蠻,正被通海節度使段思平建立的大理國統治。
而偏處雲南的大理國能在後面搞得有聲有色,梯田就功不可沒。
當張昭意識到這是個推廣梯田的天賜良機的時候,立刻就命錦衣親衛審問被俘虜進京,本來要被處斬的亂民首領。
結果得到了很好的反饋,由於南唐朝廷的在淮南的壓榨,濠州這種多山地的州,就只能向山要田,當地人根據秦漢時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