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5-旱地行舟張君堡(第3/7頁)
章節報錯
當然不是說張賢太的操作超出了他的認知範圍,而是張賢太這個身份還這麼操作,這麼重的口味,實在有點出乎他的預料。
“哈哈,我的大侄子。
等你遇到你六叔遼國大王的時候,你才會知道,真正有匈奴、突厥遺風的大王,是個什麼樣子。”張賢太大笑了起來。
張能堃也咧了咧嘴,一個捨得放棄呂藩國(樂浪)到萬里之外,還被當地人稱為恐怖大汗、小慈父的叔父,說他更像是突厥、匈奴,那肯定是沒錯的。
“十叔,那我們現在需要趁著有巴達斯.福卡斯作為內應,儘快攻陷克爾奧盧山堡壘群嗎?”
“不,太子殿下,我們還需要再等等。”張賢太搖了搖頭。
“還要等?”張能堃疑惑的問了一聲,然後很快反應過來了,“是要等二伯和六叔他們送來捷報嗎?”
“對,等到大食人和西秦(拜占庭)人的艦隊主力徹底覆滅,不等我們進攻,他們就會自己下山來決戰的。”
。。。。
黑海南部,一場慘烈的海戰,正在打響。
匯聚了老謀深算、威望卓著的安王張賢瑀,驍勇善戰的皇室雙子星遼王張賢炅、蜀王張賢太的西征軍,當然不會直接去攻打君士坦丁堡。
不但因為君士坦丁堡不但城高牆厚,防禦非常全面,還因為君士坦丁堡中,年輕的瓦西里一世有很多選擇。
比如他可以在君士坦丁堡被圍的時候,選擇承認巴達斯.斯科萊魯為共治皇帝。
那麼盤踞小亞細亞,手裡捏著近十萬大軍的巴達斯.斯科萊魯,就一定會出兵解圍。
甚至其他勢力,比如匈牙利人、義大利甚至原查理曼帝國的王國、公國們,都可以用金錢以及爵位僱傭而來。
最後他還可以在讓東方教會的牧首在宗教上做出妥協,以換取包括曾經查理曼帝國國土在內的西方教派支援,組織起東征的十字軍。
此時的正教和基督教還沒有徹底決裂,這些都是有可能的。
而堅固的君士坦丁堡,給了瓦西里一世這個操作空間和時間。
但要是周軍先打小亞細亞高原的話,就完全沒有這個顧慮了。
拜占庭帝國的泰西(歐洲)部分武德並不充沛,剛剛上位的瓦西里一世並沒有巴達斯.斯科萊魯這樣敏銳的戰場直覺。
估計等周軍都快殲滅小亞細亞軍團後,君士坦丁堡的文臣們還在皇宮裡大聲辯論呢。
而要攻陷君士坦丁堡,或者說要切斷泰西部分和遠西小亞細亞的連線,海軍就是最重要的手段了。
拜占庭帝國一直以他們裝備了希臘火的海軍為最驕傲,只要消滅了他們的海軍,這一切,就可以說結束了。
是以從兩年前起,當諸夏國聯軍展開最後一次大馬士革之戰之前。
在中央朝廷的四百四十萬貫內廷中書省直接撥款下,以攝政大西王張賢瑀為首的諸夏國,就大規模徵發工匠和力夫,開始在裡海沿岸大造戰艦了。
而且不是舊式的樓船,而是新式的,採用露天甲板和火炮甲板,以橫面轟擊戰術為核心的風帆炮艦。
這種炮艦雖然受限於造船業、金屬冶煉業甚至紡織業等方面的掣肘,不能像歷史上十七世紀的風帆戰艦那樣採用大量軟帆,每船動輒三十到八十門炮。
但也可以安裝十五門約等於四到六磅的火炮,此外露天甲板上還有大伏遠弩等弩箭,可以使用槳帆兩種模式驅動,戰鬥力絕對比尋常的戰艦強大的多。
鹹雍三年,公元988年,三月。
徵發十六萬天竺民夫,三萬可薩猶太人,耗時六個半月,幾乎將整個寧遠總督區(費爾幹納盆地)兩年存糧、存款全部耗光。
由中書清算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