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6章 小姨媽的決斷(第3/5頁)
章節報錯
日大唐那樣海貿興盛。
若是航海技術再發展一點,海船能夠自由航行於大食、天竺,中原再富庶一點用得起崑崙奴,那麼安南人就能從這些海貿航線得到好處,就不會那麼牴觸朝廷了。
而這最少還需要三五十年時間才能成勢,是以目前最好的辦法,就是封個皇子到安南去。
但吾不能確定,這三五十年的時間內,安南會不會發生其他事情。”
張鉊這話,實際上就把選擇權直接扔給了小姨媽,為什麼要現在封王到安南,張鉊也已經完全說明白了。
這安南不是對單方面的被吸血不滿嘛,那朝廷就不吸了,改用一個藩王來吸。
藩王替代了朝廷的角色,將這部分利益分配給安南的文武高層,形成一個朝廷透過藩王貢獻拿一成,藩王自己拿四成,藩王文武高層拿其餘五成的分配模式,三方一起壓制下面平民的不滿。
在這個中古時代,只要把當地有見識、有搞事能力的拉到統治集團中來了,下面的不滿就基本可以完全無視,至少是保證幾十年的安穩是沒問題的。
唯一的風險就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藩王會不會被挾裹,忠心會不會有問題而已。
兩人沉默了半晌,小姨媽緩緩睜開了眼睛,她抵抗住了誘惑,但好像又沒完全抵擋住,因為她對張鉊說道:
“那就不稱大王,不開府,只給王爵,從王南去的功臣不封君侯、方伯、巡檢使等,只給衛所軍指揮和小巡檢。
三哥兒去了就只管兵事,民政還是歸朝廷。”
張周由於國內外都有巡檢使,因此將藩國中作為封君的巡檢使稱為大巡檢,國內只是八品武官的巡檢司稱為小巡檢。
張鉊仔細思考了一下,這不就是明代黔國公沐家鎮守雲貴的套路嘛。
即將軍權和政權分開,省府州縣這些事情還是歸朝廷派流官治理,封君則作為當地最大的武裝頭目控制兵事,鎮壓、討逆、綏靖等工作都由封君完成。
只不過黔國公是當雲貴土司們的首領,在冊封之後,沐家就是雲貴名義上最大的土司。
而李若柳的這個提議,是讓張賢肇去當整個安南衛所軍指揮使們的首領。
或許是個辦法,張鉊緩緩點了點頭,那就讓張賢肇去當個王好了,再把安南十三州設十三個衛所軍。
這些衛所軍不歸行省平章指揮,也不歸兵部和樞密院,就歸張賢肇管理。
“這樣也行,那就封三哥兒為唐王,食邑一萬五千戶,建唐王左中右三衛為護衛,十三州每州設兩千戶衛所軍,再設三十九巡檢控制關鍵,他們都歸三哥兒統轄。”
這一萬五千戶的食邑可是實封,差不多有七萬五千人左右,十丁抽一也能有三千多兵。
下面的十三衛和三十九巡檢也能有個三四萬戶,總計可出兵萬餘上下。
這五萬多戶,就會成為安南的人上人,不管是對內鎮壓還是對外討逆,應該都夠了。
不過小姨媽顯然不滿意,她把張聖人從她被壓麻的大腿上推了起來,隨後伸出五指對張鉊晃了晃說道:
“我出五十萬貫,給三萬戶,再把兩漢的舊交趾城給三哥兒。”
三萬戶就是十五萬左右的人口了啊,不過張鉊仔細想了想,覺得能給。
因為安南本來人就不少,就拿現在主要的十使君來說,小者兩三千戶,大者上萬戶,平均能有個六千戶左右,這就是三十萬人了,吳氏手裡可能還控制著兩萬戶十萬人左右。
這就是四十萬人了,但還只是最核心的四州之情況,要是算上現在靜海軍吃雞組織沒空去收回的其餘九州,整個靜海軍最少有七十萬人上下,
所以,歷史上靜海軍還是挺怕南漢攻擊的,因為南漢有一百二三十萬人,靜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