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遍地豺狼(第3/3頁)
章節報錯
被安重榮驅趕南下的饑民中,就有他外祖一家。
作為一個可憐的文人,他當然沒有在全鎮州大蝗災之後保護全部家人的能力。
書記並不是掌書記,掌書記是節帥心腹,書記只是處理些文書的吏員。
這安重榮代北武勳出身,對於勇悍的兵將當然看中,但對於鎮州本地的文人,就不那麼尊重的,動輒打罵,惹惱了一刀殺了,也是有的。
其實別說他這樣的小吏,安重榮起兵時,節度右軍馬步指揮使賈章認為以一鎮對抗全天下,殊為不智,勸安重榮罷手。
結果安重榮認為他擾亂軍心,當即命牙兵當著眾人的面,將賈章錘殺。
連一軍指揮使都說殺就殺,杜英這樣的吏員,哪敢因為家人的事,去求安重榮。
不過杜英不敢去找安重榮,但他敢去找另外一個人,成德軍節度衙內兵馬使趙彥之。
節度衙內兵馬使,是成德軍中僅次於安重榮的第二人,趙彥之是成德軍本地人,也就是鎮州人。
安重榮不過是帶著牙兵來上任的外地節帥,很多時候也還是要依靠下本地坐地虎,因此趙彥之控制了兩萬成德軍中的八千人,算是本地派的豪強。
杜英洗完眼睛後,沒有直接去找趙彥之,而是去了軍營。
這杜英很是讀過幾本書,知道讖言的厲害之處,他滿軍營跑,散播河東有天子氣的言論。
杜英對軍將們說,‘天下間,氣運有定數,河東有天子氣,是以兩朝君王都起自河東。
鎮州狹僻,豈能與河東相比?也不曾有王氣,當今天子起自河東,有大氣運,我等必敗!’
鎮州的兵將們,本來還是願意跟安重榮一搏,畢竟這是五代,兵爺們不就盼望著鬧事嘛,不鬧事哪來的好處?
這萬一成功,安節帥入東京當了天子,大家不就如同河東人那樣,顯貴起來了嘛。
可是安重榮驅鎮州饑民南下,又放縱他們被杜重威殺害,實在有點傷了鎮州兵將們的心。
加上杜英這麼一挑撥,下面人紛紛認為此次作亂沒搞頭,軍心開始騷動。
------題外話------
上章有書友說我的唐代鐵產量有問題,幾種觀點我都看過,但私心覺得以大唐所處的這種時代,年產接近兩萬噸鐵,實在有點誇張。當然也可能是老虎小看了古人,嗯,反正這種資料,看起來都有道理,大家就按自己的來理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