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正常的事情。

跟了張昭後,雖然也知道忠義,但一路見來,盡是石敬瑭賣國,杜重威屈膝,虎刺勒變節的事情發生在他周圍。

以至於讓白從信的心裡,只是覺得應該忠義,但忠義是什麼樣子的,他沒有一個具象化的感覺。

只等到除州城破,上下皆降,連刺史郭廷謂也投降,但一個小小的錄事參軍李延鄒,卻從城牆上一躍而下自殺殉國後,他才略有理解。

張昭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教育眾人的機會,他指著寬闊的長江對周圍的將領說道。

“江南富庶之地,人傑地靈,多有忠義之士,惜乎吳主李璟不能用,他日朕若是全有江南,定然要重用!”

不過,就在張昭準備進行一番忠義教育的時候,好訊息終於來了。

他也不用糾結了,趙匡胤發來訊息,南唐以尚書右僕射孫成為首,馮延魯、韓熙載為副,已經到了江對面的採石磯。

張聖人輕輕鬆了一口氣,正好周圍的文臣武將都在,大手一揮。

“諸臣工各自回營,命諸衛將士俱著鐵甲,騎駿馬,讓這些南吳人好好見識見識我大周將士的威風。”

孫成雖然是北人,身材卻並不高大,跟馮延魯差不多,都是一米六五上下的個頭。

倒是身為山東大漢的韓熙載,沒有辜負這個稱號,起碼有一米七五以上。

不過三人之中,若論對兵事的認識,孫成遠勝壓根就沒有經驗的韓熙載和馮延魯。

他們自和州碼頭上岸,就見自碼頭到和州州城,沿途士兵多披紅、白、青三色布面鐵甲,手持長槍大刀,如山嶽聳立,巍峨不動又寂靜無聲,數千人彷彿鐵鑄的一般。

其間又見精騎數千,人馬步調一致,戰馬以金銀錦帛飾之,每走一步就叮噹作響,馬兒肩比人高,未戴籠頭,卻也不亂叫亂跑。

馮延魯與韓熙載等人帶著使者團從千軍萬馬中經過,被嚇得口不能言,汗流不止,雙股戰戰,唯有孫成神色稍顯鎮定。

等到進了和州城,蠻熊奉命在門口迎接南唐使團,身後數十憾山都甲士不但壯如熊虎,那種萬里征戰的自信和迸發出來的殺氣,即使是孫成也被嚇得面無人色。

等到快到和州署衙,南唐眾人才彷彿撥雲見日一般,那股壓的他們快走不動道的殺氣,也消散了許多。

署衙門口,侍衛的都是身著錦袍的侍從和身著金甲的親衛,孫成知道,這是大周紹明皇帝的親衛錦衣衛。

三人就在門外等待召見,方才不過一盞茶時間,他們卻如同在地獄中走了一遭,孫成忍不住感嘆道。

“昔年某在朱公守殷麾下,見莊廟李亞子天兵無敵,也不過如此。

等到中原喪亂,唐、晉禁軍雖然勇武,然與周主甲士比起來,也多有不如。”

韓熙載被嚇得冷汗淋漓,跟著點了點頭,“我大唐禁衛六軍,不如周師遠甚,此後當卑事上國,勿生事端。”

馮延魯則心有慼慼焉的點了點頭,周師的強大,他兩度被擒,那是深深感受過的。

未幾,張昭下令召見,三人就趕緊跟著進了署衙。

這和州署衙並不大,張昭也沒心情把他改造成行宮什麼的,只是佔了州衙,把州衙大堂,當做了議事之所。

孫成領頭,三人規規矩矩的拜伏在地上,沒有一個敢耍什麼不跪他國之主之類的,甚至連敢直視張昭的人都沒有。

“外臣唐國尚書右僕射孫成,奉唐國天子之命,拜見上國周天子,恭祝天子萬壽!”

張昭輕輕走下座位,來到了孫成頭前,澹澹的問道:“我大周承大朝與後朝兩朝宗室推舉,又得關中京畿萬民擁戴,以恢復國家為己任,尚且才承大唐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