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順的如同綿羊一般。

市面上的粗麥和麵餅也沒有漲多少,總體來說, 他們這些最底層的布哈拉人,並沒有什麼不適應。

“卡迪爾,聽說你們祖上是從東邊來的桃花石人, 說不定這菊兒汗也是從東邊來的呢!”雄壯的鄰居突然說道。

一副典型混血兒相貌的卡迪爾偏著頭回憶了一下,他們家族的確有傳說,說他們家祖上是從東邊來的桃花石人。

或許是被俘虜過來的, 也或許是定居在這的,具體情況已經說不清楚了,不過他們家的木工技術,確實跟本地其他人有些不一樣。

就連卡迪爾這個姓氏,據說也跟他們祖上的來歷有關,卡迪爾在布哈拉的意思是能幹的,有能力的人,這是當年他祖上精擅木工活,而被總督大人賜下的姓氏。

但是,這只是傳說而已,家族裡的老人都不敢說這就是真的,所以卡迪爾也沒當回事, 只是心理, 有了些許期待。

。。。。

杜環, 當張昭從一位叫做賈法爾.魯達基的阿爾卡禁城宮廷詩人口中,聽到這個名字的時候,他是愣神了很久的。

這個名字, 對於很多後世的中國人來說,可以說是非常陌生的,但他在關注大唐歷史的人心中,有著很高的知名度。

杜環,唐玄宗時期人,出自京兆杜氏,名門出身的他早年投身安西軍中,在安西四鎮節度使高仙芝麾下,擔任掌書記這樣的小文官。

他跟隨高仙芝參與了怛羅斯之戰,戰爭中杜環被大食人俘虜,並擄掠到河中等地,幾年之後才被施放。

但杜環沒有直接回國,而是跟著大食軍遊歷了整個天方教世界。

他去過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去過地中海地區,埃及、突尼西亞、衣索比亞、索馬利亞、土耳其甚至希臘等地。

是中國最早到達非洲的人,也有可能是最早到達歐洲的人。

762年,杜環結束遊歷乘商船回國,他把自己的經歷寫成了《經行記》一書。

書中詳細描述了河中、波斯、阿拉伯地區、地中海地區、非洲東海岸的地理和風土人情。

對於大食法(天方教)大秦法(基督教)也有詳細記載,比起西方人自己的記述,要詳細可信的多。

只是萬分可惜的是,《經行記》後來失傳了,我們只能在某些引用其記述的文章中,尋得一點點蛛絲馬跡。

可以說,杜環的這本《經行記》要是不失傳的話,很大可能,中亞、西亞和拜占庭帝國的很多歷史都要被改寫。

張昭在神遊天外,但這位自稱賈法爾.魯達基的波斯人,還在用回鶻語跟張昭聊天。

聊他的曾祖父曾經拜在杜環門下,學習來自桃花石知識的事情。

當然,張昭不知道,這位在他身邊絮絮叨叨,眼睛也不太好的老頭,在後世的中亞五國乃至天方教世界,有多麼著名。

這位賈法爾後世被稱為波斯詩歌之父、沙漠詩魂,波斯文學史上的恆星,是波斯古典文學的奠基人。

塔吉克駐華使館還因為這段淵源,多次在中國舉行賈法爾.魯達基的誕辰紀念。

不瞭解,所以就不重視,賈法爾.魯達基覺得這個菊兒汗竟然是來自桃花石,為人彬彬有禮有很有學問,特別是比較尊重文化人,跟他聊天很開心。

張昭則是一邊聊天,一邊回憶杜環在《經行記》中的一段記錄。

杜環記錄說在怛羅斯之戰後,有大量的工匠被阿巴斯王朝俘虜,在布哈拉,他曾見過有京兆人樊淑為漢匠,河東人樂陵、呂禮為織絡者等。

這表明,在布哈拉等城市,曾有大量的唐兒工匠,他們或是被俘虜,或是不得已無法迴歸故國,但人數肯定不少。

本來已經過去兩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