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數優勢,自上而下把周軍推到長江中去。

馬昭遠一點也不慌,只是命令郭榮帶三千兵去增援林仁肇與史彥超,再從大船上放下百十條小船作為接應。

最後馬昭遠將侯仁寶給召了過來,侯仁寶的手中有一支從河東雲、代兩州帶來的河東驍騎。

“汝且率馬隊往豬頭浦之左側過去,吾觀那小南門定是平日商旅出入甚多,大門閉合稍顯緩慢。只待戰鬥打響蜀軍受挫,就立刻率騎兵突入,當先殺入城中,就算你先登大功一件。”

侯仁寶大喜,說實話吧,他的地位有些尷尬,因為他老爹侯益是投靠過契丹人的。

而且還憑著感覺押寶張聖人打不過契丹人,結果就現眼了。

他侯家現在還能有官做,除了侯仁寶在陝州做孝子跟趙匡贊一起及時反水以外。

還因為侯益年輕時忠勇,是興教門上十三忠之一,因而張聖人是捏著鼻子沒追究侯益的罪責。

侯仁寶一直以來,都非常希望能洗刷父親投靠過契丹的汙點,因而每戰當先,不避生死。

鼓樂奏響,號角陣陣,蜀國寧江軍肩並肩,鋪天蓋地的從夔州州城中湧出,蜀軍中低階軍官也十分盡責,不斷協調士兵的前進的整齊度。

他們每走十五步就聽得城頭大鼓重響兩聲,蜀軍必然跟著呼喝一句以保持陣型,同時也是威嚇敵軍。

郭榮手持張鉊賜予的儀仗用斬馬刀,策馬在陣前賓士,所到之處周軍士兵無不歡呼應和。

蜀軍既然擺出了弓弩突前射擊,隨後結陣勐衝的態勢,郭榮就乾脆以硬碰硬,周軍也以弩手居前,發失完畢就抽刀子衝上去。

趙匡胤貼身穿了一件輕薄細環鍊甲在內,再穿一件綢衣,外面再穿一件精鋼環鎖鎧,最外面則是棉甲,如此三層甲穿上,全重七十餘斤。

看起來笨重,但實際上這三層甲一穿,對面就是斧噼錘打,也別想輕易傷到趙匡胤。

而且他這種雄壯武士穿六十七斤的甲,完全能承擔,並不存在很大的負擔,只是不能發足狂奔而已。

趙匡胤周圍,都是這種重甲壯士,他們也沒帶弓箭,就在己方弩手的掩護下,於陣中在輔兵的幫助下著甲。

而在他們著甲的時候,只聽著一陣陣鼓響,雙方的前軍開始接觸,雙方弩手開始互相射出能迅速收割人命的弩箭。

夔州城外的山坡上,那些丁壯也猿猴般的吼叫了起來,一波波的箭雨,從山坡上拋射下來。

這些箭失雖然力道不大,但加上地形優勢,還是挺有殺傷力的。

對於全甲甲士來說,就是撓癢癢,但對於軍陣中的輕甲士兵,威脅也不小。

蜀軍勝在弩多,但制式的擘張弩少,大多是竹弩,射速快,破甲力就有些不足了。

周軍勝在弩非常精良,不但有神臂弓這種射速快的怪物,擘張弩更是大量裝備。

還有木單弩和伏遠弩這種強弩,往往一發失,對面蜀軍就會人仰馬翻。

當然,蜀軍的城頭上也有威力很大的大竹竿弩,需要以絞力發動,每射一發,周軍的重甲士都擋不住,只可惜數量太少,射速也太慢,不能形成火力優勢。

雙方經過了殘酷又慘烈的七八輪對射,前排的弩手,差不多都倒下了一大批,只是雙方的際遇大不相同。

蜀國這些年,在裝備上的投入,還不如孟昶修建瓊華宮、宣華宮、摩珂池花的多。

而在周國,金山宮、紫微宮、晉陽宮的修建,都是張鉊自己出錢,朝廷財政上應該撥給兵部和工部的一份都沒少。

因此蜀軍的弩手,大多隻在胸前掛了一副用楠竹修剪成片,反覆煮過再上油的竹片甲。

周國弩手則幾乎人手一副不帶護臂、披膊和肩吞的環鎖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