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誰又可以冷眼旁觀(第2/4頁)
章節報錯
外放節帥,那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因為外放節帥,差不多跟分封就國差不多。
但是文人就不行了,因為他們搞不定節鎮的牙兵,往往外放之後,被上下脅迫,過得苦不堪言。
想到這,張昭問向了範質,“這趙玄輝是不是已經控制不住下面的鎮國軍兵將了?”
範質苦笑著點了點頭,“天王,趙玄輝這等文士,毫無帶兵經驗,他就從來沒控制住過鎮國軍上下。
華州秋糧剛收,鎮國軍士兵就搶去了大半,趙玄輝好說歹說,他們方才同意勻出五萬五千石解送朝廷。”
張昭眉頭緊皺,“這麼一來,華州人吃什麼?秋糧竟然一粒都不留?怎的如此心狠?”
“能吃什麼?無非就是草根、樹皮,實在不行就易子而食!”張昭的舅父,右相宋善通長嘆一聲說道。
一旁的郭天策眉頭一動,突然出口問道:“範學士,這趙瑩來信,可否向你求救?還有沒有說別的?”
範質輕輕搖了搖頭,“除了說明情況以外,隻字未提其他事,連敘舊之語都未曾說。”
郭天策立刻轉頭過來對著張昭說道:“天王,某看過錦衣使者的卷宗,趙瑩此人,素來以小心謹慎著稱。
他不會無緣無故給範學士寫這麼一封信,而且隻字不提其他要求,似乎是有所顧忌。
這華州背靠涇河與渭河,前方就是華山,左掌潼關,右控藍田關,是封鎖關中的關鍵之處,歷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對於我們來說,華州在手,比佔領長安都緊要。”
張昭眼睛一亮,“你是說,趙瑩有了投靠之心,但是卻因為小心謹慎不敢多表露,若是我們能幫助華州百姓渡過此次劫難,他一定會來投?”
範質是以前沒想到這一點,現在一想,確實有可能。
趙瑩的脾氣,除了小心謹慎以外,膽子其實還是有點小的,這份做派,與趙瑩的行事風格非常相合。
“天王,郭學士所言,確有可能,當年石晉高祖於晉陽起兵,上下都贊同,唯有趙瑩面露懼色,加上此人心細如髮,確實很像他的行事。”
張昭赫然起身,“中原大災,赤地千里,晉國上下,皆有罪責,但百姓無罪。
我大涼今年雖然也受了災,但尚有餘糧,吾決定了,將中原流民百姓,接往河西安置,有司計算一下,尚可撥出多少存糧?”
範質任這瓊林院學士的同時,還兼任著戶部侍郎,資料幾乎就是在腦海裡的,不過他細想了一下,隨即臉色就愁苦了起來。
“天王,咱們大涼這些年除了前年以外,一直都在征戰。
公帑只是尚可夠用,太倉積粟也不甚多,又要用來預留給接下來的大戰,能撥出救急流民的糧食,確實不多,更別提還要把人千里迢迢從中原移過來。”
“咳咳!”說道這個,我張大王也有些尷尬了起來。
雖然他出兵規模不大,但征戰的頻率,那可不低,確實每年政府的春秋兩稅,基本上是收起來就很快花光了的。
至於他個人多內帑,那確實不少,但張昭不會輕易動用,公公私私還是分清楚一點的好。
這要讓這幫臣子用習慣了,明朝皇帝被朝臣勒索內帑的畫面,那可是歷歷在目的。
“天王何必為錢糧擔憂,雖然公庫和太倉都無多少錢糧,但咱們大涼的民間可不少。
這些年來,得益於水利設施的完備和鄉間農學博士的調配促進,民間存糧頗豐。
臣聽聞涼州周邊,已經有用豆麥餵食牲口現象了,何不從民間籌糧?”
張昭看著張希崇,有點沒有理解,“左相的意思是,要讓咱們也學者晉國,向民間借糧?”
“然也!”張希崇點點頭,不過看著張昭的神色不太好,他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