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塞北!

姑父自先帝晉陽舉兵之日起,就為朝廷南征北戰,立下了汗馬功勞,今次若能再滅契丹,當為燕王,鎮守河北。”

誰也沒想到,石重貴竟然如此狂妄,這下,把杜重威這樣沒臉沒皮的都給弄懵了。

看起來石重貴不單是要接趙延壽和劉延祚南下,還要收復幽燕之地,進而蕩平塞北。

特別是蕩平塞北這個指標,別說石重貴,就是他們這些代北武勳富貴的奠基者,莊宗李存勖也沒做到啊。

就連歷朝歷代大一統的帝王中,能做到蕩平塞北的,也屈指可數。

繼而,杜重威只覺得心裡一陣陣發憷,他有幾斤幾兩,自己還是知道的,這哪是要他去北上立功,這是要他的命啊!

石重貴以為是信任,杜重威卻認為是在催命。

而且他還沒有辦法拒絕,因為最開始和趙延壽聯絡,是他發起的,後續也是他跟進的。

契丹瀛州刺史劉延祚有意南歸,也是杜重威先報告給後晉朝廷,認為機不可失的。

不過杜重威做這一切,只是簡單的貪功。

因為耶律德光北撤以後,契丹人並沒有徹底的偃旗息鼓,反而在易州、深州等邊境地區倚仗馬快,不停騷擾。

就在他入朝前的兩個月,劉知遠在河東陽武關再次大敗騷擾的契丹人,斬首七千餘級。

雖然這很可能是劉知遠吹噓,但勝利應該是不假的。

緊接著,杜重威自己率軍,也在深州等地,多次挫敗南下騷擾的契丹人,斬首也有數百,趙延壽說契丹邊境一日三驚倒不是全在誇大。

因為連續被擊敗,確實讓很多人契丹人患上了晉軍恐懼症,邊境駐守的契丹人,也的確很害怕晉軍北伐。

杜重威實際上是想將趙延壽和劉延祚等人接應回來,收穫燕雲十六州中的幾個州。

這樣既可以狠搶契丹人一把,再立下功勞,好升官發財。

但他沒打算收復幽州啊!特別是還要蕩平塞北。

所以,等到石重貴退入後宮之後,這個事情竟然又被拖延了下去。

馮玉籌集不到足夠的糧草,杜重威也不願意領兵冒這麼大的風險,上次白團衛村被圍,可是把他嚇慘了的。

不過,等到這些訊息被李太后傳出來,由涼國錦衣使者派快馬日夜兼程送到涼州以後。

感覺事情終於和歷史上對應起來了的張昭知道,後晉軍北上,是肯定會發生了的。

後晉開運一年,公元944年,八月中旬,由關中等地進入河西的災民,基本告一段落了。

這一年的時間,張昭花了超過四十萬石的糧食,動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一共接引災民六十五萬進入了河西。

這些災民,除了被填充到肅州、甘州以北以及靈州等地以外,超過四十萬都被張昭組織起來,參與了疏通河道等任務。

等疏通任務做完之後,災民們則被安排在了沿河地段,形成了從鄯州城到蘭州城,呈長條狀分佈的大量保甲。

他們或在此地耕種,或擔任水道上的船伕,替張昭牢牢看守著這幾條重要的水道。

安定了災民,又收到了來自後晉的訊息。

張昭遂命令夏綏道大使,新亭侯曹元忠抽調夏綏、靈武之兵一萬五千,屯於延州以北。

並且命令早已依附涼國的延州彰武軍節度使高允權囤積糧草,準備接應。

第二路則命令河西道副大使,雄武鎮總兵閻晉,彙集雄武以及瀚海鎮兩個營,共計一萬六千大軍,徵發民夫三萬,準備從秦州(天水)進入關中。

第三路軍則是主力,由張昭親自率領,從涼州出發。

涼國禁衛和鎮軍幾乎全員出動,憾山都,左右羽林衛,鷹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