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2/4頁)
章節報錯
為大義與父親決裂,還能帶幾百人從契丹南歸,顯然是既有能力也有抱負的。
“那就請仙翁到府中沐浴更衣,我這就去通報天王。”
就在慕容信長去面見張昭的時候,虎七郎等二十來人,也已經到了後晉的涇州,馬上就要進入原渭州了。
現在後晉的彰義軍節度使,已經把署衙遷往了遠離渭州的寧州,因為渭州實際上已經被涼國給掌握了。
渭州刺史武鷹兒的兄弟武果兒,就在涼國鷹揚鎮任都指揮使,涼國張天王更在渭州就有上萬畝的良田。
鎮守渭州的彰義軍兵將,說是朝廷之兵,但實際上暗地裡,都在拿涼國鎮軍一樣的餉銀,哪還會聽後晉朝廷的命令。
虎七郎等人在陝州得到錦衣使者暗線的接應之後,還是扮做了販賣錦帛往河西去的商人。
畢竟他們是私自脫離隊伍回河西的,加上帶了大量的財貨,這時候後晉境內盜賊四起,可是一點也不安全。
牙兵牙將直接為強盜的也不少,裝扮成行商就可以和行商們一起出發,人多要安全不少。
過了陝州之後,除了虎七郎等所在的這一百多人行商隊伍以外,還有大量的災民,跟在行商隊伍後面往涼國去。
他們大多衣衫破爛,蓬頭垢面,往往成家族一起,男丁在外,婦孺則被圍在中間。
但除了那種身體確實強壯的以外,幾乎沒有老人存在。
作為在安西長大的虎七郎,還有些不太瞭解,問了一下才知道。
在遭到這樣恐怖的大災後,逃難前,稍微上了年紀的老人,都會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或者留在家中,把生存的機會留給子孫。
因為他們少吃一口,子孫就多一口活命的糧食。
而且這些災民跟著行商隊伍的原因也很簡單,因為安全。
而且行商們有時候也需要一點人來打下手,比如洗刷騾馬,幫忙煮飯等,他們可以混點糧食活命。
“七郎君,七郎君,前面有人攔住路,把崔三他們都抓走了。”
虎七郎正要啃兩口乾餅子,一個商隊的夥計,連滾帶爬的跑了過來。
崔三並不是虎七郎他們這二十來人中的一員,而是一個災民,能認得幾個字,有時候幫助商隊寫寫算算。
他娘子則侍弄得一手好飯菜,在為商隊做飯。
比起外面吃了上頓沒下頓的災民,崔三一家子算是好過不少。
“是哪來的人?如此蠻橫?敢抓走天王的人?”
現在的關中,有個特別現象,凡是往河西當面去的災民,都被稱為了天王的人。
關中的將官雖然敢貪墨張昭撥出的錢糧,但是沒人敢明目張膽阻擋災民去河西的。
“不知道,不過看起來不像是邠州的牙兵,有幾個官上在,雖然抓了人,倒是沒有打罵。”
夥計搖了搖頭,他也不知道該如何形容那些人。
虎七郎飛速騎上馬兒,跟著商隊活計就往崔三被搶的地方跑去。
他雖然斷了手腕,但為人古道熱腸又處事公允,在商隊中很快就有了威信,大家遇到了什麼事,也很樂意找他解決。
等虎七郎趕到的時候,他才知道商隊活計那種奇怪的感覺從何而來的。
因為這個搶人的畫面,跟他想象的完全不一樣。
不是那種一群人凶神惡煞的最,災民則被嚇得狼奔豕突四處逃竄。
而是幾十個背弓持槍的漢子堵在了邠州城外,一個個在盤查身份,然後把他們看中的人,直接留下。
這些人的首領,是個身穿棉袍的漢子。虎七郎一看這人,就知道他肯定跟涼國有關係。
棉袍這種玩意,普通人現在根本弄不到,因為現在涼國對於棉花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