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府庫賞賜諸軍,又募集山南道民間的敢戰之士,準備就在漢水邊,與周軍決戰。

張周紹明三年,孟蜀廣政十八年,公元948年,四月初七。

孫漢韶盡出孟蜀山南道興元府精兵一萬二千並徵召健兒兩萬,主動出興元府北上,想要救援褒城縣並與周軍決戰。

孫漢韶對蜀軍諸將說道:“北兵遠來,一月之中就走褒斜道五百里南下,還曾受挫於武休關,定然極為疲憊,又因為連下關城有輕視之心。

吾等人數倍於敵,尚有地主之利,若能萬眾一心,定能擊滅北兵。”

孫漢韶自後唐李從珂鳳翔起兵後,就以源州武定軍節度使的身份歸順孟蜀。

孟知祥對他極為優握,麾下的兵丁從未被拆分,一直都是孫漢韶掌握。

同時,在孟昶繼位後,孫漢韶又實際上成為了孟昶政治上的盟友。

因為他既不屬於張業、趙廷隱這種孟知祥老臣派,又與蜀中大族沒多少牽連。

因此雖然曾被孟昶召回成都高高掛起,但等孟昶知道孫漢韶作用後,立刻就被放回了漢中,並且孟昶還給孫漢韶增了兵,連監軍都沒派,極度信任。

孫漢韶在孟蜀的身份,探究到深處,其實已經不能算個臣子。

要知道沒有他策動,孟蜀是不可能有漢中的,加上一直以來頗具獨立性,孫漢韶實際上是孟蜀這個政權的小股東。

漢中的山南道蜀軍也一樣,如果說孫漢韶是孟蜀的股東,他們就是孫漢韶的股東。

因此只要孫漢韶願意打,山南道的蜀軍,就可以打。

四月初八,孫漢韶率軍三萬五千只用了一天,就趕到了褒城縣西南五里處。

不過他還是來晚了一步,褒城縣只有蜀軍數百,根本經不住周軍萬餘精兵的晝夜勐攻,孫漢韶還沒到,褒城縣就已經陷落。

孫漢韶無奈,只能引兵退還,而周軍也已經發現了孫漢韶大軍。

幸得周軍走褒斜道太過艱難,戰馬還未修養好,因為能上陣的騎兵不多,蜀軍也有一支小小的騎兵護衛,這才保證了蜀軍的安全。

前期接觸中,雙方輕騎不斷狗鬥糾纏,蜀軍勉強退回到了漢中城西北六七里處,護衛的騎兵就被增援的周軍騎兵擊散。

孫漢韶就只能就地下營,準備與周軍接戰。

此地是興元府的主要產糧地,得益於漢水的灌既優勢和漢中平原的平坦,周圍全部是上好的水田。

眼下正是春耕時期,水田中都灌滿了水,孫漢韶將大營紮在周圍兩座幾十米高的小山丘周圍。分東西兩座大營,以溼滑的水田淤泥作為屏障,阻擋周國騎兵的進攻。

羅玉兒留了五百人守住褒城縣作為後勤基地,立刻就率大軍前出到蜀軍大營前三里紮營。

稍微偵查了一下,羅玉兒立刻就發現了孫漢韶的想法,這確實是個限制騎兵行動的好場所。

此地大約就在後世漢中市的興元湖附近,共和國時期能在這裡修建水庫湖,就足見地勢低窪和水源充沛了。

羅玉兒也不傻,他不會捨棄騎兵優勢,讓重甲步卒踩著沒過腳踝的淤泥去仰攻蜀軍。

周軍再是勇勐,也沒有這麼硬肛的必要。

反正他已經進入了漢中,褒斜道雖然遠,但不是不能補給,老子先跟你耗一段時間。

同時,羅玉兒又不斷把已經休養好的騎兵放出去,讓他們去劫掠附近鄉間農戶的存糧,順便襲擊蜀軍的徵糧隊伍。

這可不是施仁義的時候,保證軍隊的供應,才是第一要務,就算是張鉊來了,也得這麼做。

對峙到第二日,周軍恢復戰力的騎兵越來越多,羅玉兒甚至不斷派遣小股部隊試圖衝擊興元府的府城,這給孫漢韶造成了極大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