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7章 大勢已去(第3/6頁)
章節報錯
已經二十多年,不可不能不想念,但他看著安叔千長嘆三聲,還是沒去接這份勸降書,而是看著安叔千說道。
“我本武夫,受武皇帝與莊廟、明廟三代帝王厚恩,因不忿王二十三(李從珂)叛逆而歸蜀。窮途末路之時,得孟氏以國士待我,今豈能相背!”
說罷,張虔釗命人將安叔千送出去,隨後召集眾將說道:“我等食孟氏俸祿,有守土之責。
今中原兵至,隨意屈膝則有負恩義,也使彼輩看輕,不如血戰報效,若還是不能守,諸君也算盡力。”
張虔釗這人怎麼說呢,能力只能勉強算中上,還有代北、河東一系武人,或者說天下武人的通病-喜好財貨。
但另一方面又為人公允,能使士兵效命。
昭武軍眾將聽張虔釗這麼說,都表示贊同,副使毛元威甚至說道。
“聽聞紹明天子獎勵忠義,喜好忠忱之將,假使我等早早屈膝,就算能留得性命,前途何在?
若是力戰後再歸降,當使周天子另眼相看,哪怕戰死,也能如侯益那般福澤後人。”
好吧!張聖人要是知道昭武軍這些牙將的想法,不知道是該笑還是該哭。
他這是算間接幫孟昶養了一些忠臣嗎?
陰正奇招降的流程走完,既然張虔釗不降,他也不多話了。
如今他麾下算上民夫,也有十幾萬人了,雖然有繳獲的幾十萬石糧食供應,也不宜頓兵利州太久,要知道後面還有劍閣天險還要攻打呢。
既然此前高懷德已經炸塌了東城一截城牆,陰正奇就選擇此地為突破口。
他先命衛所軍長安三衛、天水衛、襄陽衛等進攻。
第二日則讓雄武、昌國、昭義等鎮禁軍勐攻。
同時陰正奇派焦繼勳與王通訊各帶二百人,繞小路翻山越嶺,出其不意拿下了利州的後門葭萌關,徹底鎖死了利州昭武軍的退路。
仗打到這裡,利州的昭武軍就其實想投降了,但是陰正奇可不會如他們的願,想打就打,想投降就投降,哪有那麼好的事?
第三日,陰正奇命張昭忠、李存惠這樣的悍將,帶憾山都和諸衛親軍勐攻。
蜀軍吃不住攻擊力度的突然加大,加上已經沒了退路,戰鬥不過半個時辰就全線崩潰,被殺傷數千人。
昭武軍副使毛元威等人出降,利州昭武軍節度使張虔釗,則將自己鎖在節度署衙中。
陰正奇還以為他要自焚呢,結果最後還是沒能下狠手。
不過數日後,張虔釗始終覺得對不起孟昶,加上年紀也大了,抑鬱之下直接患上了卒中之症,沒幾日就病逝。
此時,孟蜀的增援大軍才走到劍州(劍閣縣),突然從敗軍口中獲知了興元府和利州皆已經陷落的訊息後,實際掌握軍權的王昭遠極為恐懼,他竟然不敢在劍州呆,而是欲帶兵退回。
老將石頵苦勸也沒有用,這位出征時豪言要帶著二三萬凋面惡少兒平定中原的小白臉,一聽到周軍如此兇狠,六十天就擊滅了孫漢韶和張虔釗這樣的蜀中頂樑柱,頓時魂飛魄散,哪還敢往前到劍州固守。
這就是昔年諸葛武侯,也沒有遇到的過的事情啊!可不怪我王監軍膽怯。
五月初四,王昭遠不聽老將石頵調遣,擅自率心腹從劍州南返。
王昭遠這一動,立刻就引起了蜀軍的連鎖反應,因為所有人都清楚,誰才是說話算話的那一個。
現在王昭遠走了,要是他們繼續跟著石頵這種註定被邊緣化,不受待見的老將守劍州,可以預見的是,打退了周軍,功勞肯定大半部分都要被後面的王昭遠分走。
要是打輸了,不但自己可能沒命,連身後的撫卹,甚至一個為國死戰的好名聲都得不到。
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