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麾下文人激動不已,看出了訓音的厲害不同,一票子跟在張鉊身邊的武將,除了慕容信長懂,李存惠和趙匡胤半懂不懂外。

其餘壓根都不知道這是個多麼重要的歷史時刻,這讓張鉊不由得為自己手下這批武將的文化素質,起了一絲絲的擔憂。

不過,張鉊又回頭看著一臉忠心耿耿,但總是透露出幾分兇狠和憨傻氣質交雜的耶律思孝等人,又覺得還是別逼他們了,因為他們肯定是讀不進去書的。

從古至今,能讀進去書的的悍將,也就那麼些人,要是蠻熊、頓珠、耶律思孝、耶律思忠這樣的傻貨都能讀書的話,那關二爺豈不是要爛大街了?

不過,這次張鉊還真發現了這麼個人才,不!應該說,此人早就在他麾下任職,但張鉊卻沒發現他的才能和品德,一直把他當做工具人在用。

這個人就是李谷,李谷歷史上有時也被記載為李榖,榖與谷同音,指的就是構樹,乃是古代常用的造紙材料。

此人是張鉊遣李存惠收復東京開封府後,在監牢中救出來的後晉官員,張鉊登基之後,和凝、馮道等人都推薦李谷,說他甚有才學。

張鉊隨後在南征南唐,奪取淮南的時候,任用李谷為大軍轉運副使,負責後勤輜重糧草的調派。

隨後又命他為楚州均田使,順化軍使等,負責楚州的均田試點。

此次大軍北征,陰鷂子陰正奇要留守東京,李谷就成了正式的大軍轉運使,立功頗多。

但假如就是這樣,李谷也只能稱得上一個能臣,絕對稱不上文武雙全還有品德,也不能引起張鉊太大的注意。

【推薦下,野果閱讀追書真的好用,這裡下載 .yeguoyuedu 大家去快可以試試吧。】

但兩天前,李谷給張鉊上了一份奏疏,請求張鉊迎回被契丹囚禁在黃龍府的石重貴和李太后。

要本朝的皇帝,去迎回前朝的君王,而且張鉊最開始進中原,還是用的給石重貴助拳的藉口。

李是真的很刑啊!

這個話題,連被李太后李三娘一手帶大的永樂公主提了一次,張鉊沒做表示後就不敢再說了。

李谷是第一個,也是到現在唯一一個敢提這個事情的大臣。

張鉊還以為這李谷受了石家天大的恩惠,或者是石氏的姻親,立刻讓張烈成去調查了一下,結果發下,以上都不是,反而還挖出了李谷的一些往事。

此人是潁州汝陰人(安徽阜陽),少時勇武過人,擅騎射,崇尚俠義,多結交各路豪傑。

此時的俠義,可不是什麼好詞,一般都指那些以武犯禁,遊走於灰色地帶的豪強賊匪。

李谷於是成了鄉里的一大禍害,為所有人不喜,後來不知道怎麼的突然轉性了,開始習文,有過目不忘之能,竟然很快就在唐明宗天成四年(929)考中了後唐的進士。

這就很離譜了,因為這時候的科舉,可是沒有什麼公平可言的。

比如趙匡贊,就因為外公唐明宗李嗣源喜歡他,就讓他參加考試,然後順利考中明經科。

李谷往上數幾代,只能說有略有薄產,與豪門勳貴完全不沾邊,肯定沒人給他走後路。

所以李谷能考中,肯定是因為才學確實很高,高到在一票走後路的高門子弟中也能脫穎而出。

要知道此時的了李谷,還只學了三四年的文,不但靠才學中了舉,還中的是最難的進士科而不是明經科。

學霸的能力,就是這麼屌!

而在品德上,李谷也是此時的一朵奇葩,當年耶律德光入東京後,將石重貴和李太后等囚禁在東京封禪寺。

當時東京一片混亂加之雨雪綿綿,糧食不足。

石重貴一家又冷又餓多方求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