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再也沒有嗢末人了(第2/4頁)
章節報錯
是想過要讓嗢末成為一個獨立的民族來著,但最後還是敗給了現實。
更倒黴的是,來自松潘的潘羅支統治這裡之後,嗢末人都還有機會崛起。
但很可惜的是,潘羅支在坑死地斤澤戰神李繼遷之後,又戲劇性的被李繼遷兒子李德明給坑死了,這導致了嗢末自立為民族的程序突然中斷。
而在潘羅支之後,最為著名的嗢末首領,是來自青藏高原的唃廝囉。
唃廝囉不是名字而是尊稱,它是藏語音譯,字面意思意思是佛子。
而唃廝囉本人,也是吐蕃贊普的後裔,嗢末首領從潘羅支這個帶有吐蕃貴族血統的貴人,直接變成帶有贊普血統的唃廝囉,這證明他們在歷經一系列自我認同後,還是選擇了迴歸到吐蕃人當中。
這也是歷史上嗢末人消失的根本原因,因為他們最終也沒能變成一個真正的全新民族。
他們最後的命運,也就是一部分人投靠了党項西夏,一部分人重新回到了吐蕃各部當中。
不過在這個時代,這幾十萬善戰的嗢末人,這些實際上是隴右河西將士的後代們,他們多了另外一個選擇。
那就是跟隨張昭一起迴歸大唐,重新做漢兒,這也是張昭寧願冒一些風險,也要把古格王吉德尼瑪袞的使者,請到涼州來的原因。
陣陣佛號傳來,誦唱佛經的聲音即使在宣武門的二樓上,也聽得清清楚楚,張昭看著涼州城,做出一副特別感慨的樣子。
他指著不聽歡呼和跟著頌唱佛經的人群,對嗢末六部首領、涼州漢人以及粟特四姓的首領們說道。
“此等勝景,涼州城恐怕是數十年也沒有見過了吧?
其實我猜想,自從大唐衰微,吐蕃攻陷河西隴右以來,這座城市就再也沒有煥發出如此的繁盛榮光了!
說起來,諸位與我一樣,不管你們承認還是不承認,實際上我們都是大唐的遺民,是一群失國失家之人。”
“比如說郭參軍。”張昭指著郭天策說道:“它就是安西四鎮節度使,武威郡王郭昕公的後人,是大唐安西軍的子孫。”
說著張昭又指向了李七郎,“這位李七郎,曾是北庭大都護寧塞郡王李元忠公的侄孫,再說某。”
張昭這次指向了自己,“某張家世居敦煌,乃是當年河西節度衙門下轄官將的後人。”
最後張昭指向了嗢末六部的大小首領,“而諸位中,沉大首領祖上是隴右節度使臨桃軍的押衙,趙鎮將祖上。則是河西節度使下轄烏城守捉鎮將的後人。
你們從來都不是什麼嗢末人,而是跟某一樣,是那個遠去帝國的遺民,是受盡磨難卻不被理解的唐兒遺孤。
雅文庫
某知道你們很多人不理解,不理解我張昭已經在安西、河中有了這麼大的基業,為什麼還非得東歸到涼州?來這白手起家!
某現在可以告訴大家,我張昭就是不服氣,我就是想去問問,去問問中原朝廷,問問那龍椅上的皇帝,為什麼要把我們和安西、河西、隴右將士子弟棄之如敝履?
若說安西遙遠,無力救援那也就罷了,但涼州總不遠,我們河西隴右將士的後代何其無辜?
當年我祖張太保入涼州城,諸位的祖先與我祖先一起合力擊敗了論恐熱,擺脫了奴兒的身份。
我們淪於胡塵幾十年,都不忘國家朝廷,這樣的忠義,應該受到撫慰和獎賞的。
可為什麼他們要把我們不加分辨的,就當成蠻夷胡兒?
某張昭,就是要去問清楚,就是要去一去長安洛陽,上百年的委屈,總要有個說法。
我也不想我的子孫後代,變成一個不知祖宗的胡兒,某的漢家身份,是祖先用血脈與文華傳給我的,不能因為朝廷置之不理,就從我這裡斷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