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也知道自己該怎麼辦了,安西軍的後裔人數應該不算太多,最多也能找到一兩萬人,同時于闐的幾千唐兒已經註定不會跟他走,那麼他能帶回去的人,應該不會太多,還是要走精兵路線才行。

但此時的安西生產力是很低的,鐵甲乃至鐵製武器,都是非常珍貴的。

可要走精兵路線,就要大量的鐵甲和武器,就他現在這憾山都一百來套甲,已經把張昭的家底都快掏空了。

此後雖然從薩克圖的寶庫中搜羅到了不少,但也就一百多套,從李聖天那裡要來的甲,也就是幾十套而已,滿足現階段是沒問題的,但要回到瓜沙去奪權,還是遠遠不夠。

所以張昭現在最大的需求,就是鐵甲,可是以安西原始的冶鐵業,要在短時間搞出幾百套鐵甲,是非常不現實的,非要找,就只有一個地方或許可以滿足。

那就是安西軍後裔埋藏的寶藏忠貞庫,按照道真大師的說法,忠貞庫中沒有多少金銀,這也跟張昭猜的差不多,當年安西軍都被打的只剩下了龜茲一城,連兩萬人的衣食都不能供應,哪有多少金銀埋到地下。

但是這忠貞庫中,卻有兩樣寶物是張昭眼饞不已的,一是按照流傳下來的賬冊統計,忠貞庫中最少有扎甲等鐵甲五百套以上,生鐵數萬斤,其餘各種刀槍劍戟無數。

這個張昭是相信的,因為當年大唐的安西軍可是唐軍中裝備最好的軍隊之一,鼎盛時期有兵五六萬的安西軍,存下幾百套扎甲和大量武器,完全是有可能的。

雖然現在忠貞庫已經在地底埋藏快五十年,但只要儲存的好一點,不被水給泡了,武器可能已經被損壞,但甲冑還是有價值的。

就算有所損壞,也不過就是去鏽和重新打磨、穿繩等事,穿越前他就是搞這個的,修復甲冑應該不難。

第二樣寶物就是忠貞庫中藏有大雲寺埋藏的大量珍貴佛經,其中最珍貴的,就是曾經存放於大雲寺中的釋迦摩尼佛舍利和傳說釋迦摩尼出生時用過的佛誕床。

如今整個河西之地最為信佛,特別是盤踞涼州周圍嗢末人非常虔信。

嗢末人是吐蕃六穀部的祖先,其中很多是實際上是隴西唐民的後代,密宗佛教嘛,後世共和國了藏人還信的很虔誠呢。

要是有了佛教的佛門護法伽藍和釋迦摩尼寶物加持,加上涼州大雲寺的住持,就是三藏法師僧伽羅摩的弟子。

張昭如果能從安西帶回上千甲士,或許就可以借勢成為高駢之後第二個收攬嗢末部的人。

有了他們的支援,張昭才能佔據涼州,對抗靈武節度使韓家和定難軍李家,進而把觸手伸向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