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2 河中-大周西王與共和大會(第2/6頁)
章節報錯
喜的神色溢於言表。
夏君夷民到河中漢家勇士在娶妻選擇上,其實是件非常值得玩味的事情。
這裡遠離故國核心上萬裡,要娶一個正宗的漢家女並不容易。
遙遠的路途,不適應水土,大多數女性對刀兵天然的畏懼,以及她在中土就能好好嫁了沒必要到河中等因素,都是阻止年輕漢家女性到極西五省的攔路虎。
就算來了,大部分在相貌和年齡上,都屬於一言難盡的那種。
當然,也有相貌、年齡甚至才情都線上的,但以韋應熊一個君男,長的又矮又醜跟個矮腳虎一般,基本就別想了。
而且韋應熊也不想娶,一般這種漢家女都有點自視甚高很不好對付。
就像他七弟韋應彪,娶了鄭國大王白從信的六女白河郡主,那叫一個慘。
韋應彪堂堂管轄百姓兩萬七千戶,共三十餘萬人的臨海君侯,結果納一個夫人還要看白河郡主的臉色,別提多憋屈了。
直到五年前鄭國大王白從信去世,繼任的鄭國大王白宣義跟白河郡主不是一個母親,讓白河郡主失去了孃家的強力支援,韋應彪才敢把在外面的妾室及生的子女接回去。
所以韋應熊就看的很開,別人是娶不到漢家女,那也要娶一個相貌跟漢人差不多的草原女、高原女甚至是黑髮褐眼貌似漢人的粟特女。
韋應熊不,他一口氣在封地娶了三個胡姬,一個比一個漂亮,每個都把他當大老爺一樣伺候。
這不比娶一個手大腳大面板粗糙,明明是漢話都不會說,還昂著頭裝出一副漢家碧玉樣子,要這要那的阻卜蠻女好?
不過,爽是挺爽的,但也有後遺症,這些胡姬生下的兒子多少帶一些胡人相貌,在如今的極西五省,確實沒有那些阻卜婦人、吐蕃夫人誕下,跟漢人幾乎無二的孩子有前途。
韋應熊這麼多年都沒回去,就是有點擔心自己帶一堆菩薩蠻妻和長得跟素奴差不多兒子回去,會把父親氣出個好歹的。
當然,也不是沒有解決辦法。
現在的張周,長得像胡人但實際上是漢人的,還真不少。
比如代北的某些河東代北的沙陀武勳。
比如十五年前去世,當今聖人如同兒子一樣親自扶棺為他送葬,葬在寸土寸金的洛陽北邙山,追贈為西方義祖聖天子,諡號康,俗稱扶皇帝的李聖天。
還有河中這邊的鄭國大王白氏,五姓三王家的薛、裴、李三家。
這都是有很多胡人血統,長著胡人相貌,特別是李聖天完全就是斯基泰人長相,比河中的粟特人和呼羅珊人都更像是胡人,但你能說他們是胡人嗎?
肯定不能!
於是在極西五省,形成了一套認定體系,暨能說一口流利的河洛官話,對張聖人昔年在安西時編纂的一百個華夏英雄小故事倒背如流,在所屬藩國服役兩年以上。
滿足這三個條件的,授銅魚符,內刻姓名、出身、籍貫等資訊,配青色魚袋,這就是漢人了。
再進一步的話,就要求能背誦周易、尚書、公羊春秋、論語、孝經等經典之一,可授銀魚符,配銀魚袋。
自然的,這個要求可不低,讀書這個事,有些人他就是沒那個天賦,看見書就頭疼。
那麼這樣的人就可以參與極西五省共和議會舉辦的鄉射大禮,獲得一個都頭身份,最後再去故鄉遊歷,拜見家中長輩,學得故鄉規矩,回來之後也能授銀魚符,配銀魚袋。
至於最高階的級別的金魚符和金魚袋,那就需要前往中土參與文武科舉,回來之後才能獲得了。
且為了鼓勵這種回國參加科舉之事,極西五省共和議會可是會全額報銷路費和食宿費的。
是以在極西五省,你看一個人是不是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