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的。

和凝勐然想起馮道讓他來時說過的話,許王李從益對任何人來說,都是負擔,唯獨對張天王來說,是凝聚人心的珍寶。

他明白了,沙陀唐,那也是唐,是眾人都承認的唐,張天王這是要借屍還魂啊!

借大唐的殼,以大義剪除四方割據,興復大唐使金甌無缺後,再建張氏王朝。

這是要斷天下節度使、留後乃至牙兵牙將的根!

所以這位天王陛下,才操作的如此複雜,如此小心翼翼,連一丁點的大義,都要捏在手裡。

一改武人風氣,再塑大朝豪邁。

不知道怎麼的,和凝就想起了這兩句話,亂世真的就要在張天王手裡終結了嗎?

想到這,他大步上前,把手一拱。

“外臣泣血稟告天王,石氏篡位,實乃大逆不道,契丹胡虜也,怎能冊封中原天子?晉國偽朝也!

可讓許王進位為唐王,以償河西、隴右、安西、北庭四鎮官民歸國之心,再立足長安,聚攏天下義兵,東出討虜。”

聽到和凝這麼說,花見羞慘叫一聲,“和相公欲殺奴母子乎?”

李從益只要被頂上唐王的位置,還下得來嗎?

歷來這種傀儡之主,結局都是被人用完就整死。

秦末楚國義帝熊心的慘劇,史書上可是寫的清清楚楚的。

“吾豈是楚霸王那般心胸狹窄之輩!休要疑慮。”

張昭大手一揮,還握著花見羞柔軟的小手,似乎是在安慰一般,眼神卻還是看向了和凝。

很明顯,和凝這個獻策,只說了一半,因為把李從益頂上去簡單,但怎麼讓李從益安然落地,不損張昭仁義忠信的大義,才是最關鍵的。

但這難不倒和凝,他得了馮道的提點,一路上早就想的比較清楚。

如今一看張昭的做派,立刻就知道怎麼辦了,他對著張昭拱手說道。

“天王之子娶了明廟之女,是以天王與明廟,實乃兄弟,豈不聞有託妻獻子之故事乎?”

和凝得意的一捋鬍鬚,也不賣關子接著說:“外臣過洛陽時,已經將洛陽宗廟的神位一同遷來,聽聞長安城也有大朝遺老李壽齡者,立了大朝家廟。

可將此二廟合一,作為宗廟,將後朝莊宗、明宗、愍帝三神位,遷入大朝宗廟。

隨後許王先認天王為義父,然後在大朝二十四帝神位下,託義父涼王興義兵,弔民伐罪,克復中原,報國仇之事。

曰‘唐德衰微,天下英雄誰能驅逐契丹者,當承大唐土德,為天下之主。’”

還得是你啊!還得是你們這些儒生的彎彎繞繞能成事啊!張昭都要情不自禁的鼓掌了。

和凝的這套理論,就是讓李從益先拜張昭為義父,但不改姓,造成託妻獻子的局面。

這說得通,因為慕容信長娶了明宗十五女永樂公主,張昭與李嗣源是親家,說是兄弟,也不錯。

然後不承認晉國,把石家打成賣國求榮的篡逆之輩,並將後唐的莊宗、明宗、愍帝三代帝王,補進唐朝的皇帝序列。

這樣也能說通,因為後唐的社稷宗廟中,一直是祭祀唐高祖李淵和唐太宗李世民的。

他們可不是新朝,而是承襲的唐朝,李克用可是很想當唐光武帝的。

這一套操作弄完,許王李從益就有了報國仇的資格,可是他卻沒有國只有宗廟,於是就可以讓他以唐王的名義,託付張昭幫忙報仇。

並當著祖宗神位說,唐德衰微,誰能為唐報仇,就是天下之主。

這樣等張昭驅逐契丹,就是名正言順的天下之主。

嗯,張昭滿意的點了點頭,這就很有朱洪武那味了。

朱洪武當年也不是流傳過宋末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