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昭讓通秀大師做三十二蓮花應身像,還要拿來他審查的原因,就是從今日起,河西佛像眉眼,一律要按照漢人的相貌來畫了。

那種番僧像也可以畫,但僅限於釋迦摩尼等本就是天竺之人。

“法王,弟子等稽核大聖伏魔真經,發現我涼國所在當為正法地。

大涼以西,當為傳法地,大涼以南,當為護法地,中原之地為善法地。

共分四地,由輪轉聖王分四應身佛普度眾生。”

龍辯極為恭敬,完全是在按佛門子弟參見佛陀的態度對待張昭的。

所謂四地,是張昭提出,一眾涼國高僧弄出來的佛門四象。

按照大聖伏魔真經的解釋,張昭於天竺靈鷲山靈鷲宮得佛祖傳道提點之後,天下佛門就發生了變化。

天竺之地佛法衰微,已經失去了成為佛門本源的根基,當為護法地,要由輪轉聖王開宗立派後,再派信徒前去護法。

大涼以西,也就是河中、波斯、大秦等一切以西之地,他們並不知道佛陀的慈悲和普渡世人之心,所以必須要讓人去傳法,是為傳法地。

當然,這傳法的過程中,可能有個別冥頑不靈的惡徒,甚至就是天魔所化的凡人阻攔,所以轉輪聖王有組織僧兵傳法的權力。

中原之地為善法地,這是張昭提出的,華夏文化,對宗教的態度,是張昭最為支援的,所以叫做善法地。

意思是這裡佛法,怎麼能理解、解釋都可以歸為一個善字,由他們自行決定。

這種處理辦法,避免了將張昭的宗教屬性在中原極度放大,也給河西佛法限定了必須向西走的基調。

正法地那就很好理解了,這裡是新佛法的產生地,是轉輪聖王的誕生地,是天竺衰微後,佛法的祖庭。

龍辯見張昭比較認同,繼續解釋道:“此四地中,正法地當由無上天大慈法王普渡,護法地由無上天大德法王普渡,傳法地由無上天大明法王普渡。

此三法王,都是輪轉聖王的法身所化,稱為聖王三法身。”

張昭點了點頭,這已經比較符合他的期望了,想了一下,張昭把決定還要加一個法身。

“將大漠南北的草原上,設定為應法地,由無上天大智法王普渡,把騰格里確定為大智法王,作為諸法身之首。

此後要號召草原之民崇法應法,使他們明白,去傳法地傳法和護法地護法,他們是有重要責任的。

另外趕緊將青塘和草原兩地的僧官體系弄出來,以後涼國和中原不能有僧官,一體僧官都遷往青塘和草原。

於聖王四法身下,設諸活佛、大德、法統、僧統等官。

活佛由法地自行找尋,經轉輪聖王金印、金冊認定,活佛以下,由活佛冊立。”

我張天王,可是把縫合給玩的夠明白的了,金瓶摯籤制度都出來了。

而且這明顯是,具體教義他不干涉,但佛門的頭子我要當。

還順便把釋迦牟尼給打入了冷宮,轉輪聖王成了俗世佛法的解釋者。

此後,青塘和草原上彪悍的勇士都要被佛法督促著向天竺和裡海、黑海挺進了。

這也是張昭嘗試解決華夏之地草原與農耕民族無解死鬥圈的一個想法。

草原民族之所以要南下,根本原因就是草原的日子太艱苦了。

人口多了養不起要南下搶掠活命,災害多了要南下,被奸商坑了買不起東西,也乾脆南下。

最後發展到,爛命一條,反正不好過生活,乾脆賭一把南下劫掠。

贏了會所嫩模,輸了下海..呃!不!輸了就腦袋搬家。

而對於中原王朝來說,草原太寬太大了,漢武帝把匈奴打的那麼慘,都無法消滅他們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