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6章 軍制、賦稅改革與草原十二萬戶(第2/6頁)
章節報錯
那時候後周府庫充盈,百姓生活開始趨於安定和富足,所以能夠支援大軍連續大戰。
但張鉊這時候,他自己就是郭威這個角色,現在最大的問題,不是征戰,而是快速恢復民生。
可張鉊已經三十五歲了,在等下去,統一全國都要四五十歲,哪還搞個屁?
況且現在南邊一口氣死了馬希範和錢左,高從誨也命不久矣。
南漢的劉成,不但殺掉了功臣劉思潮和陳道庠,更在一天之內就殺了他八個弟弟。
劉成總共十八個兄弟中,十五個被他殺的,剩餘三個不是死的早,也早被殺了。
翻遍史書也找不出更比劉成能殘害兄弟的,是以南漢國內人心惶惶。
這是天賜良機啊!張鉊不想錯過這個視窗期,
缺錢又要打仗,兩稅法也是大勢所趨,親軍、禁軍中宗教成分又開始增多,張鉊就只能從歷史中想辦法了。
他準備將河西隴右關中三地,現在已經授給親軍和禁軍家庭的六百萬畝,加上屬於皇室的一百五十萬畝左右土地,全部從官府的田冊上分離,算作皇室的私產。
同時張鉊已經在人口凋敝的關中圈定了差不多五百萬畝土地,他準備自己出錢招募流民耕種起來,同樣成為皇室私產。
而這些私產,並不是用來維持皇室奢靡生活的,它們將全部用來作為親軍的職田。
按一男丁三百畝起的超規格授田,租稅按照上古的三十稅一來繳納,也不需要服徭役等,並且允許他們招募佃戶耕種。
代價就是除了重甲、弩箭、頂級戰馬以外,需要自備。
同時每三年需要宿衛番上一次,一次一年,分春秋兩季在兩年內服役完成,若是皇帝有特別徵召,必須要隨時到位。
親軍家庭中,父親年過三十五以後,就必須要開始提供接班人輔兵。
這個輔兵由親軍自己指定,僅限定兒子和血親侄子,平時作為農戶接受訓練,戰時則跟隨作戰。年過十六後,還可以按春夏秋冬四季,獲得皇室的賞賜。
若是沒有合格繼承人的親軍家庭,親軍及其正妻過世之後,家產將被收回。
而且親軍家庭的田產等一切財物,不可以析產,家中的兒子年滿十八之後,都要另尋出路。
當然,這個出路,張鉊已經幫他們想好了,那就是練好文武藝後,就去外面開拓闖蕩,文不成武不就的兒子,將失去親軍家屬的資格。
張鉊預計親軍在河西授田一萬戶、隴右和關中各兩萬戶,組成親軍五萬戶。
禁軍的組成差不多,只不過不會把他們的賜田賜到河西隴右去,同時賜田的規模也要小得多,一般只能獲賜大概五十畝左右。
不過這都是在中原河南以及河北,產出和經濟價值肯定比河西隴右的五十畝要好的多。
而且在以後,孟蜀、馬楚、南唐、錢越、南漢來自靜海軍和平海軍的地盤被打下來後,當地王族豪門的土地,也會被拿出來相當一部分授予禁軍,類似滿清的各地駐防八旗,以控扼地方。
張鉊準備在河南授田禁軍三萬戶,河北授兩萬戶,其餘太原、北平、成都、潭州(長沙)、江陵、興王府(廣州)等地大概會授田三萬戶。
這實際上是明朝衛所制度和八旗制度的結合,大體的原則上沿用明朝衛所制,在與皇室的關係上,則與八旗制度相同。
親軍和禁軍的財政、人事等權,都不歸外朝管理,而是直接歸屬內朝的鸞臺侍郎和侍衛親軍都指揮使司分割管理,關鍵的人、財大權則操之於帝王之手。
這一套制度下來,親軍和禁軍在身份上,實際上是皇室的私軍,由皇帝大權獨攬,勳臣階層協助,形成一條垂直的領導體系。
哪怕是一個管理一百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