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西篇1:徐志摩和沈從文(第1/2頁)
章節報錯
西篇:靜安\/長寧
第二十八站:延安中路913弄—徐志摩舊居
四明邨,如今的延安中路913弄,也曾經是徐志摩在上海的舊居。這是有據可查的。有文章說:“著名詩人徐志摩與陸小曼於1927年10月在北京結婚。同年12月,新婚夫婦攜手南下,入住四明邨923號。”
若干年前經過那裡,看到過牆上有塊牌子寫著這裡是徐志摩舊居。這次再去,牌子卻找不到了。我走進這個村子,詢問幾位正站著聊天的中年男子徐志摩舊居。其中一位說:“在那裡馬路中間,造高架的時候老早拆遷掉了。”
四明邨恰恰拆掉了徐志摩住過的第一排。真的很可惜。這條弄堂裡,除了徐志摩,還有很多名人住過,包括章太炎、周建人、胡蝶。印度大詩人泰戈爾到上海時也曾住在這裡的徐志摩家中。
於我而言,最可惜的是,這裡是徐志摩的浪漫愛情轟轟烈烈催生出許多愛情詩的地方。
坊間傳說,金庸小說《天龍八部》裡四大惡人之一雲中鶴的原型是他的表哥徐志摩。因為徐志摩曾以雲中鶴為筆名。人們說,金庸是個思想很傳統的人,而徐志摩則是個蔑視禮教的情種。由於他與原配張幼儀離婚,跟陸小曼結婚,他的父親宣佈與他斷絕經濟往來,這些金庸都是知道的。金庸也對此十分的不齒。不過,也有說,金庸其實很尊敬這個名滿天下的表哥,說過自己深受他的影響。其實,即使金庸真的把徐志摩寫成四大惡人中淫邪的那個,我覺得也多半出自一種自得其樂的幽默。有一點是雲中鶴和徐志摩共享的:他們都是情種,雖然此情非彼情。
徐志摩確實是民國時期的大情種,他先後追求了民國的兩大女神。林徽因之美是當時天下聞名的,後來林徽因選擇了徐志摩老師梁啟超的兒子梁思成。但徐志摩顯然仍一直愛著她。最後詩人就是專程坐飛機赴北京為林徽因組織活動因飛機失事而亡。連死都是死於愛情。陸小曼也是女神級人物,畫家,京城交際花一枚。當時是“有主”的,而這個主是徐志摩的朋友王賡。後來王賡主動退讓,成全了徐陸。
都說徐志摩的代表詩是《再別康橋》。我倒是更喜歡他的《雪花的快樂》。這首詩就是徐陸結婚後南下入住四明邨後,1927年12月在這裡寫下的。詩人把自己比喻成雪花,“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裡瀟灑,\/我一定認清我的方向——\/飛揚,飛揚,飛揚——\/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那時我憑藉我的身輕,\/盈盈地,沾住了她的衣襟,\/貼近她柔波似的心胸—\/消溶,消溶,消溶——\/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這首詩也被視為經典,收入了大學語文課本。
第二十九站:常熟路113弄(善鍾裡)21號—沈從文舊居
沈從文1928年到上海,第一個住處是在今日的常熟路113弄21號。113弄幾年前被靜安區“複名”,叫回了“善鍾裡”。弄堂口圖文並茂地描述了這個複名行動。善鍾裡是條美麗的弄堂,左側一溜排著花園洋房。從21號的門旁信箱可以看出來,這一棟房子裡住了十家人家,房子雖然漂亮,但裡面卻是蝸居群體。當年,沈從文住的看來就是裡面最小的寓所,說是個亭子間。
可是這小間卻不便宜。沈從文在給北京一個朋友的信裡,稱自己的住處“塌而黴,塞”,說是每個月房東要收十三塊,外加倒馬桶費一塊錢,打掃灰塵費一塊錢,洗衣費一塊錢。至於這說的是這個洋房亭子間還是後面馬當路或淡水路的住處,便沒法求證了。
他來自湘西鳳凰,一個“鄉下人”。本來他對北京就沒有什麼好感。對上海就乾脆反感。他說他盯著馬路上每個人看,發現一百個穿皮領子的新式女人裡合格的不到五個,每個人臉上都是憔悴的臉色,都好像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