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是歷史上的明朝,還是本朝,對於火器都是很重視的。

根據《明太祖實錄》記載:凡軍一百戶,銃十、刀牌二十、弓箭三十、槍四十。

原本的歷史上朱棣更是建立了世界最早的成建制的全火器軍隊,神機營。

本朝太祖更是曾說過:“此物來日必將大行於天下遠勝弓弩,後世子孫不可荒廢此物,受制於人。”

因此本朝的火器發展受時代限制,以及經濟限制並未取得劃時代性進步,但至少在實際應用上種類還是繁多的。

原本的歷史上之所以華夏火器發展停滯,最主要原因有兩點:華夏本土勢力太強、大賠款國閉關鎖國故意不發展火器。

先說第一點,哪怕是大明晚期,北方給大明的壓力也並不是很大,除了瓦剌留學生期間大明和北方發生過大規模作戰,大部分時間大明還是很安逸的。

更何況北方是遊牧民族,打他們又不用攻城,大炮派上用場的機率不大。

另外大炮這玩意早期安全性是非常低的,炸膛那是時常有的事。無論東西方都有被自己的大炮炸死的例子。

在沒有生存壓力和需求的情況下,誰會閒著沒事去點這玩意的科技?

不過,大明雖然在火器的發展上落後了,但人家有一點非常好,人家認學!

從明晚期的弗朗基炮,到後來的紅夷大炮,只要出現在大明視野裡,那就是砸錢買過來研究,拆解魔改。

歷史上的努爾哈赤,就被明軍將領袁崇煥用紅夷大炮(紅衣大炮)崩傷不治身亡(華夏氪金寫輪眼是祖傳的跑不了,啥好東西到手裡看一眼就會造。哈哈哈。)

大清早期,還是對火器相當重視的。甚至章總攻打準噶爾時,紅夷大炮還是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然而章總晚期,天下承平,章總本人對於火器這種大殺器過於忌憚,為了防止民間有人掌握這種大殺器,章總開啟了“言論控制”、“顛倒黑白”、“焚燬書籍”、“限制技術流傳”等一系列的魔幻操作。

最後自欺欺人的提出了“大清以騎射打天下這一觀點。”

純純放屁!!!

“大清以騎射定天下”這個聽一聽就好。

大清騎射確實強,但沒達到在戰爭中取得決定性優勢的程度,關鍵勝敗還是在火器上。

努爾哈赤時期,哪怕皇太極前期都養不起太多騎兵,以步兵為主。用騎兵打個毛線的天下,你壓根連騎兵都沒有。

實際上清朝也是火器打天下。

明末時期,大明有大量漢臣反水,帶去了火器技術,拉平了清和明的火器差距。

所以華夏百年恥辱,真心怨不到大明頭上,章總自己就得背一半的鍋,剩下的清朝皇帝平分那一半的鍋。

章總閉關鎖國結果就是,此後的章總到道光年間,火器工藝不進反退,依舊使用著明朝傳下來的老古董紅夷大炮和英軍對射。

甚至因為技術的損毀,就連紅夷大炮也造不出來了,想要獲得一門大炮除了從西方買外,還依靠挖墳考古,挖到元朝的炮依舊使用。(大清捱罵真心不冤,他真活該啊!!無民族歧視,大慫我罵的更狠。這就是我沒寫水滸,要不然我蹦起來罵。)

還有一些具體情況,薛虹也要到戰場上看到對方後才能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