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國際合作交流中心的崛起,鄉村接軌世界的新徵程(第1/2頁)
章節報錯
話說 “宇宙網紅村” 在成功應對訂單風暴後,國際合作專案如雨後春筍般一個接一個地冒出來。狐靈兒和阿強這兩位 “村子發展的領路人”,看著村子日益繁忙的景象,心裡那是既高興又發愁。
“阿強吶,你瞅瞅咱這村子,現在國際合作越來越多,可咱們連個像樣的國際合作交流場所都沒有,每次跟人家談合作,不是在村委會,就是在田間地頭,雖說咱這鄉村氛圍濃,可也顯得太不正式啦。” 狐靈兒皺著眉頭,一臉擔憂地說道。阿強一拍大腿,說道:“靈兒,你這話說到點子上了!咱得趕緊建個國際合作交流中心,這就好比是咱村子的‘國際大門’,得建得漂漂亮亮、有模有樣的,讓外國友人一來就覺得咱專業!”
說幹就幹,兩人立馬召集村民代表開起了會。“鄉親們吶,咱們村子現在已經是國際上的‘大紅人’了,為了更好地開展國際合作,咱們打算建一個國際合作交流中心。大家有啥想法,儘管說。” 狐靈兒站在臺上,目光炯炯地看著大家。臺下的村民們頓時炸開了鍋,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起來。
“建這交流中心是好事,可這錢從哪兒來呀?咱村子雖說這幾年賺了些錢,但也不是大風颳來的,可不能隨便花。” 一位大叔憂心忡忡地說道。這時,一位年輕的創業者站起來說:“我覺得咱們可以透過眾籌的方式來籌集一部分資金,讓村民們都參與進來,這樣大家不僅能共享發展成果,還能更有積極性。另外,咱們還可以爭取政府的扶持資金和企業的贊助。” 大家聽了,都覺得這個主意不錯。
經過一番努力,資金問題終於有了著落。村民們紛紛踴躍眾籌,政府也對村子的發展給予了大力支援,一些企業也看中了村子的發展潛力,慷慨解囊。有了資金,接下來就是選址和設計。村子裡的能工巧匠們和專業的設計師們一起,經過多次實地考察和商討,最終確定了一個絕佳的位置。在設計方案上,大家也是絞盡腦汁,既要體現國際範兒,又要保留鄉村特色。“咱這交流中心的外觀可以設計成一個大大的穀倉造型,象徵著咱們的農業根基,內部裝修則採用現代化的風格,融合智慧科技元素。” 一位設計師興奮地介紹著自己的設計理念。
設計方案確定後,工程正式開工。在施工過程中,也是狀況百出。有一次,施工隊在挖掘地基的時候,挖到了一塊古老的石碑。“這可咋辦?是不是挖到文物了?” 施工隊長著急地給狐靈兒和阿強打電話。兩人趕到現場後,仔細檢視了石碑,發現上面刻著一些古老的文字,似乎記錄著村子的一段歷史。“這可是咱們村子的寶貝啊,不能隨便動。咱們得請文物專家來鑑定一下。” 狐靈兒說道。經過文物專家的鑑定,這塊石碑確實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村子決定將其妥善保護起來,並在交流中心內設立一個專門的展示區域。
好不容易解決了石碑的問題,又遇到了施工進度緩慢的問題。由於天氣原因和部分材料供應不及時,工程進度嚴重滯後。“這可不行啊,要是不能按時完工,咱這國際合作交流中心可就成了‘爛尾樓’了。” 阿強心急如焚。狐靈兒冷靜地說:“咱們得想辦法加快進度。一方面,跟施工隊溝通,讓他們增加人手和裝置;另一方面,咱們自己也組織一些村民去幫忙,大家齊心協力,肯定能按時完工。” 於是,村民們紛紛放下手中的農活,加入到施工隊伍中。大家一起搬運材料、清理場地,施工現場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
就在大家忙得不可開交時,工程進度還是差強人意。狐靈兒看著心急如焚的眾人,決定展現一下自己的小法術。只見她悄悄走到一旁,口中唸唸有詞,雙手快速結印。眨眼間,一陣微風輕輕拂過,原本停滯不前的建築材料像是被一雙無形的手推動著,有序地朝著工地各個角落快速移動。施工工具也彷彿有了生命,自動開始高效運轉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