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專業要強調(第1/2頁)
章節報錯
華國的醫學源遠流長,只是與西方的現代醫學相比,最近這些年進步得緩慢。
藥物往往是醫生對症當面開藥,成品藥的種類不多,這方面的研究也一直很滯後,這就對醫生的經驗要求很高,數量也要求很多。
偏偏前面這些年,不少有經驗的醫生沒得到好好的對待,反而受了不少磋磨,能好好活下去已經不錯了,傳授更多的人就別想了。
華國人口多,對藥品需求也高,尤其是抗生素之類的藥物,大多是仿製藥,還真沒想到,有一天能有一種國際市場上都沒有的藥物能經過自己的手生產出來。
尤其是這種藥物目前的臨床效果還挺好的。
“我們廠長說了,若是這種藥真的能出口的話一定給你申請特別獎金,你要是想來我們單位上班也能給你兩個工作指標。”沈禮說這話的時候有點兒小激動。
侄媳婦有本事也是給自己長臉了。
現在工作指標多難得啊,廠裡一下子就能給兩個工作指標,那是認可夏黎本事的。
“那還是算了,我就只是突發奇想,並不適合吃這碗飯。”夏黎想都沒想就拒絕了。
她佩服搞科研的人,但她自己不覺得能吃那份苦。
幾年,幾十年如一日的沉澱,反覆的實驗與失敗,心裡和肉體她都不覺得自己能行。
“夏黎,你說你有這樣的天賦,怎麼就沒想到學醫呢?”陶愛華也覺得惋惜。“就算不研究製藥,做醫生肯定也會有出息。”
研究了一段時間,她們醫院已經開始嘗試剖腹產採用橫向切口了,目前來看,產婦傷口恢復的時間與效果都比原來剖腹產的方式更加理想。
不說別的,剖腹產本就是無奈的選擇,哪個女的想讓自己的肚皮上有一條蜈蚣樣的疤痕?
換個方向,疤痕就遠沒有那麼明顯了,對愛美的人來說,心理壓力就沒那麼大。
用夏黎的話來說,手術的成功率是要排第一位,但是患者術後的正常生活也很重要。
陶愛華覺得夏黎既能想到改善外科手術方式,又能研究製藥,不學醫簡直就是浪費。
這些夏黎也知道,因為系統已經開始給國運值了。
她知道這還是開始給的,若是以後推廣,肯定能得的更多,就是不知道能多到什麼地步,就希望陶愛華能以自己醫院為中心朝全國擴散。
因此特意抄寫了一大堆的孕婦注意事項和新生兒護理常識交給陶愛華。
有棗沒棗都打兩杆。
這些東西研究出來了都不算高科技,但若是能早點推廣也是能幫不少人的。
“表嫂,這些都是我總結出來的經驗,希望能有點兒幫助。”夏黎一邊將包裡的東西交給陶愛華,一邊說道。
陶愛華做這一行也有二十多年了,她看的書都沒有這麼多注意事項。
“補鐵我還知道是怎麼回事,這葉酸是什麼?有什麼用?”
夏黎道:“葉酸也能補血,還能預防新生兒的一些畸形,這些國外的醫學已經有研究成果的了,我們國家也能夠生產,只是沒想過往這方面推廣,
這藥若是能普遍推廣給備孕女性和早期懷孕的準媽媽,能減少新生兒的畸形,也能為國家節省一些醫療開銷。”
陶愛華做了這麼久的醫生,並沒有聽過這些在後世來看已經是常識的知識。
不過夏黎說得有板有眼,她願意回醫院去後研究研究。
陶愛華看了那厚厚的一疊,看到有些條目有些不解:“這些注意事項我們醫院也知道,也有跟產婦和家屬提,為什麼還要貼上在顯眼的位置?”
內容很正常,就是方式很特別。
夏黎道:“你們知道,也會提醒他們,但是我們這都是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