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先命唐兵偷偷埋伏起來,靜靜等候吐蕃軍進入伏擊圈。

吐蕃人多年來搶糧已經已經習慣了,甚至把唐軍的懦弱當成相當然,絲毫沒有警惕的意識。五千騎兵到達到,就像到自己家一樣,下馬後脫下盔甲,準備收麥,連個巡邏放風的也沒有。

這時城門大開,哥舒翰帶人縱馬出來殺敵。吐蕃兵大駭,向北逃走。突然之間伏兵四起,圍起吐蕃人就是一通猛殺。這一戰唐軍大獲全勝,幾乎將吐蕃的軍馬全部殺光,大大出了一口惡氣。

哥舒翰身先士卒追逃兵時,戰馬受驚,掉到了河裡。當時就有三名吐蕃將官挺槍欲刺,“翰大呼,皆擁矛不敢動”。這有點令人奇怪,莫非哥舒翰是名武林高手,會“獅子吼”或“虎嘯*”,一聲大吼,震得敵兵心神皆碎?怎麼大喊一聲,就能把敵人嚇傻、不敢下手了?

就在這三名傻瓜呆在那兒時,救兵來了,哥舒翰上來之後,接著追殺,還真是位狠人。

最後殺得吐蕃“匹馬不還”。從此後,積石軍的糧食終於可以自己種自己吃了。

玄宗見前方戰事不利,把哥舒翰頂上來,這已經不是第一次。

這一次哥舒翰接替的是高仙芝,而上一次類似情況發生時,接替的物件比高仙芝更有名,是當時任四鎮節度使的王忠嗣。

天寶六年,玄宗讓王忠嗣攻打吐蕃據守的石堡城,王忠嗣以“石堡險固。若頓兵堅城之下,必死者數萬。”為理由,拒不執行玄宗命令。甚至後來玄宗讓他擔任副攻,王忠嗣也只是敷衍了事。李林甫藉機誣陷王忠嗣與太子勾結,王忠嗣因此遭了貶官。

哥舒翰接任隴右節度使後,帶六萬三千人,攻只有數百吐蕃人佔領的石堡城。誠如王忠嗣所言,最終雖然拿下了石堡城,但唐軍竟然損失了數萬人。

(令人不得不驚歎石堡城真是塊超硬的骨頭。)

王忠嗣愛惜戰士的生命,但玄宗不在乎,哥舒翰也不在乎。他們所需要的結果,只是佔領石堡城。

王忠嗣寧願丟官,也要保住數萬人的性命。哥舒翰則用無數戰士的鮮血,染紅了他的花翎子(借清朝的官帽用一下)。

李白因此寫詩道:“君不能學哥舒,橫行青海夜帶刀,西屠石堡取紫袍。”

哥舒翰的做法雖然為當時很多人所不齒,但他的努力擴大疆土做法無疑符合玄宗“開邊意未盡”的心思,也符合許多與軍事無關的人心中創盛世大唐的夢想。所以在前朝後世,對漢武帝“窮兵黷武、征討四方”的做法也褒貶不一。

哥舒翰領兵步步進逼,收復了九曲部落。唐軍在河西、隴右的戰場上佔據了絕對的優勢。到了天寶十三年,大唐與吐蕃的分界線已經推進到青海湖至黃河河曲以西一線。《資治通鑑》中說:“是時中國盛強,自安遠門西盡唐境凡萬二千里,閭閻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稱富庶者無如隴右”

西鄙人的《哥舒歌》就是詩頌的此時的哥舒翰。

………

“周公恐懼流言時,王莽謙恭未篡時,向若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有誰知。”

安史之亂還未開始,哥舒翰因為中風就開始在家中養病。此時的哥舒翰的聲名達到頂峰,被玄宗封為西平郡王。如果功成名就之時因病而亡,少不得被世人稱頌為抗擊異族的忠臣良將、留百世英名。

不過他身為臣子,當然要聽皇帝的招呼,當上了天下兵馬“副元帥”。 。。

第二十九章 冰釋前嫌(1)

“秦山洪水一關橫,雄視中天障帝京。 但得一夫當關隘, 丸泥莫漫覷嚴城。”

這是古人形容潼關之險,在唐軍重兵把守潼關之後,叛軍狂飆突進的勢頭得以遏止。歌舒翰的威名也不是吹出來的,叛軍幾次進攻皆無功而返。

河北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