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什麼?”
這時,人群外珙桐的聲音突然傳進。
眾人從莫名情緒中醒來,看向珙桐。
只看見珙桐雙手正背在身後,眼睛望向筆直大道的勁頭:“眼前的景色亦是很美,為什麼要去遺憾那逝去的美好?”
聞言,所有人都抬頭,驟然驚住。。。
這是另一種美學,獨屬於冬日的美學!
“我們以後可有的是機會見識這水木路的春夏秋冬。”
珙桐意味深長的說道。
只可惜大傢伙都拼命睜大眼睛貪婪的望著眼前的景色,讓這句話在耳畔晃過。
許久後眾人繼續前行,芊合繼續講解:
“這是二校門。”
“是水木園內最具代表性的標誌性建築之一,被認為是水木大學的象徵。”
一座古典優雅的青磚白柱三拱‘牌坊’式建築前,芊合張嘴道:
“你們看這門楣,上面刻有清末大學士那桐的手跡‘水木園’三個大字”
“春夏秋冬,年年歲歲,時光荏苒,二校門在風雨中,默默見證著我們學校的史與發展。”
“它不僅僅是水木園的鮮明標誌,更是長期以來清華人勤奮求實、榮辱不驚之品格的象徵。”
芊合的聲音乾淨、清晰,小臉上露出驕傲。
包括珙桐在內,所有人也都聽得仔細,紛紛歎服。
一行人繼續走。
“這是我校的圖書館,由美利堅著名建築師墨菲設計,1916年4月始建,1919年3月完工,是建校初期四大建築中最先動工和建成者。”
圖書館前,芊合介紹道:“有人說:建築是凝固的音樂。如果把水木園的建築當成一首曲調優美、旋律高昂的樂曲,圖書館無疑是這首樂曲中最動聽的音符之一。”
“無論春夏還是秋冬,無論旭日東昇還是紅輪西墜,每當你走進圖書館,撲面而來的是淡淡的書香,映入眼簾的是莘莘學子孜孜以求的身影。。。”
古典樣式的圖書館前有學生出入,人群遠遠的望著。
那出入的學生看上去平凡卻又絕不平凡,沒準路過的那小個子男生,就曾經是哪個省的高考狀元,班級裡的學霸,甚至是未來的兩院院士、科學家。。。
這時,只聽段芊合不經意的提了一句:
“這圖書館太古老已經不能滿足學生們的需求,聽老師說,學校可能在不久後會有擴建的計劃。”
珙桐聽在了心裡。
一行人繼續走。
一座外表採用西方古典形式,館前有陶立克式花崗岩柱廊的建築前。
“這是學校的西體育館,亦是早期‘四大建築’之一,位於校園西北部,由墨菲設計,泰來洋行施工。”
一座座西式建築後,芊合帶著大家來到了座中式古庭院前。
那庭院的門是非常傳統的垂花門,門前有前兩隻白色石獅。
“這是古月堂。”
芊合道。
步入院內,院內寧靜幽雅,這一方小院是東方的美學。
“朱自清先生曾在這校園內住過。”
再走。
又一座古老中式古老庭院。
庭院裡有曲廊縈迴、雕甍繡檻之景,又有水磨磚牆、清瓦花堵之姿。
朱欄畫棟內,一座座獨立的小套院相互勾連,水杉、石榴、海棠、櫻花、松柏等一干花草林木欣欣向榮,禽鳥穿梭其間,相映成趣。。。
“這裡是工字廳,又叫工字殿,以其前、後兩大殿中間以短廊相接,俯視恰似一‘工’字得名。”
“共有房屋100餘間,總建築面積約2750平方米。”
“曾經是清朝皇帝